在此研討會中,講者將分享如何通過傳統支援與創新科技的協同效應,提升支援教育特殊需要學生的學習效率。傳統支援方法,如個別化教育計劃(IEP)和專業輔導,為SEN學生提供了穩固的基礎。隨着科技的進步,應用程式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創新科技的出現正顯著提升教學及支援成效和學生及家長的參與度。
講者將分享「人工智能特殊教育需要人才資料庫系統」如何通過人工智能分析學生過去的學術及才能表現數據,例如校內外學術成績、活動表現、成就獎項、目標興趣、性格行為等,幫助老師更準確地判斷、評估及建議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各項學術強弱傾向、職涯發展方向及校內支援情況。系統為校內學生支援組減省涉及特殊教育需要的重複性行政文書時間,讓專業同工有更多時間教導、訓練、輔導特殊教育需要學生,並促進全校參與。
另一方面,系統在分析學生表現後得出的AI意見,老師可作參考用作提升學生弱項或宜進一步加強的優勢,從而針對性地進行學習訓練,例如AI英文口語學習工具,精準強化個別學生的英文咬字發音、用字詞彙等。系統利用AI協助特教學生練習英文口語能力,每次的練習結果均即時顯示予老師和家長——老師可通過平台了解到每一位特教學生的英文學習情況,而家長則可在家長協助學生練習。由此,校內校外學習進度互通互聯,互相配合。
現時東華三院郭一葦中學的學生支援組正運用系統以支援老師和學生,用以管理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資料,讓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輕易跟進和了解現時學生的支援情況。同時,「人工智能特殊教育需要人才資料庫系統」協助統籌主任分析學生過去的各項資訊,幫助老師判斷、評估及建議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職涯發展方向。在未來,學校將根據數據的建議為學生提供相關的行業崗位體驗活動。
參與者可在此研討會中了解:
1. 人工智能及科技工具如何貼切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學習的需要;
2. 傳統與科技兩者結合為特殊教育需要所帶來的效益;及
3. 綜合系統的支援方案形式為學校帶來全新支援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