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言語治療文獻,治療犬的應用寥寥可數,針對語障類別及將治療犬的潛能與治療師的專科掛鉤並融入治療目標的研究亦不多。該研究讓治療犬擔任副治療師角色,目標改善社交溝通困難的青少年的情緒健康。12位就讀群育中學確診語障及 / 或出現社交溝通困難的學生隨機分成兩組,每組六人,普通組接受傳統言語治療,治療犬組接受融入治療犬的訓練。學生共接受九星期、每星期一節、每節25分鐘的社交溝通訓練。
成效指標來自學生在治療前、中期及三個月後對社交情景的回應,包括對傷心、憤怒及焦慮的情緒辨析、情緒理解和情緒調節的話語表達能力,還有出席率。結果顯示兩組學生經訓練後均有相類似的進步,治療中期及三個月後的表現均比治療前較好。其中,普通組的中期表現較治療犬組稍高,治療犬組的三個月後表現則較普通組稍高,目測兩組的表現圖表的結果沒有發現顯著性差異,一個較可能的解釋是治療犬組已經將學習轉到長期記憶中。治療犬組的出席率也比普通組稍高,顯示學習動機亦較強。
參與者可在此研討會中了解:
研究團隊:
胡詠心,黎芷彤,鄧珮珊,黃家雯博士
關鍵字詞: 學與教博覽2023 | 身心靈健康及融合學習研討會 | 言語治療 | 治療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