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幫助學生裝備自己,面對將來的挑戰。由於學生的學習多樣性,他們在成長路上會遇上不同的困難。因此,該校運用創新方式 ─ 沉浸式虛擬實境系統(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 System)配合傳統教學策略 ─ 經驗學習法,協助學障兒童掌握生活技能、學懂危機處理及改善情緒管理。同時,發展他們的共通能力,讓學生展現潛能、建立自信,敢於面對挑戰、融入社群。
學障人士的學習方式,最理想固然是讓他們在實際場景中學習,但現實環境往往難以配合,也不容許他們有出錯的機會,如:在教導過馬路安全課題時,基於實際環境風險,教導者難以帶領學生體驗不守交通規則的後果。因此,學校決定結合科技,運用虛擬實境系統配合經驗學習法,讓學生在一個安全、可控的環境掌握不同的知識和技能。
學校「VR教室」以小組教學為主,並根據教學內容,於常識科、輔導科等科目以小組形式作教學,例如:於輔導科配合經驗學習法,教師運用圖卡及社交故事簡述過馬路的流程(感覺),然後運用虛擬實境讓學生學習正確的過馬路方法(觀看、思考),最後與學生外出,實踐過馬路(執行)。
該校極力推動校內教學研究文化,透過搜證、研討、分析改善學與教。他們運用量表以前測及後測的方式收集數據,以了解「VR教室」的成效。該校的教師也參與了教學研究的設計,如:取樣方式、量表的問題等,藉教職員參與教學研究,推動學校實踐教學行動研究的文化。
關鍵字詞: 學與教博覽2022 | Learning and Teaching Expo 2022 | LTE2022 | 特殊教育需要 |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 SEN | 沉浸式學習 | Immersive Learning | 虛擬實境 | Virtual Reality | 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