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論壇:數碼及後疫情時代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未來

新冠疫情持續逾20個月,為世界各地的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此同時,學界同儕亦積極應用多元、創新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在任何環境下繼續學習。

處身於VUCA (即Volatile 不穩定、Uncertain不確定、Complex複雜和Ambiguous模糊)時代,培養學生的社交及情緒技能被認為是教育其中一個關鍵領域。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發表刊物「Back to the Future of Education」以及「Beyond Academic Learning - First Results from the Survey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設想了四個教育發展的情景,包括:科技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延伸學習(Schooling extended),帶動更個人化的學習;社會各界參與度提高,催生外判教育(Education outsourced);學校與不同社群合作,化身學習樞紐(Schools as learning hubs);以及學習可隨時隨地進行(Learn-as-you-go)。這些想像中的未來,皆鼓勵採取新的教育方法,看重學術以外的學習範疇及技能。學界須與各行各業的持份者緊密合作,不論學生的社經狀況如何,都能得到照顧。

Fernando M. Reimers教授發表的研究「Education and COVID-19: Recovering from the Shock Created by the Pandemic and Building Back Better」也具體提出了教育如何從破壞中恢復,甚至建設更好的、可持續的模式來應對未來的未知之數。

我們正處於歷史的關鍵時刻,重要的是,我們可以作出改變。在這論壇中,來自愛沙尼亞、香港、新加坡、美國,以及國際組織的的著名教育家、政府官員和學者將分享他們的寶貴經驗及真知灼見,並探討在後疫情時代,教育系統應該如何發展和塑造,來回應協助學生立足未來的要素?我們如何補償學生因疫情影響導致的學習不足(Learning Loss),並在疫後將其轉虧為盈?在疫情下,今天我們應該作什麽決定,為未來的教育帶來長遠積極的影響?

 

 
 
作者簡介
Mart Laidmets先生
Mart Laidmets先生

前愛沙尼亞教育與研究部秘書長;愛沙尼亞教育與青年委員會理事長

黃家偉博士
黃家偉博士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關鍵字詞: 學與教博覽2021 | Learning and Teaching Expo 2021 | Global Forum | 國際論壇 | 後疫情教育 | LTE2021

程度: 小學 | 中學 | 特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