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博覽2023 — 正向教育——家、教共鳴分享會

發佈日期: 30/05/2024

溝通許多時限於認知訊息。共鳴則還有一唱一和,有時機配合,亦有情感文化交流。傳統上對情绪理解,大部分集中於聆聽,實際上,教育家霍華德·加德納(2017)指出,人的情绪可藉藝術作品表達。而人自四歲開始,已能有效運用符號去表達。

該項目由三間有雙職、全職、基層家長幼稚園,展示其三個以平日觀察、聆聽、繪畫研讀的综合研究數據,以SPSS對三種情緒:哀傷、無奈、憤怒作校本分析,並提供解碼方案。

95%参與家長表示,能從繪畫明白孩子情緒感受(N=608)。而這個溝通可信度與世界有名的有效度聆聽溝通配合。三種情緒:哀傷˴無奈˴憤怒,效果明顯(R由=0.3** 至0.1***)。

在此公開示範課中,參與者可了解:

  1. 共鳴在家長,教師與孩子正向溝通重要性;
  2. 繪畫研讀的方法;及
  3. 家長、教師回顧自我成長對正向情緒教育重要性
 
 
 
作者簡介

關鍵字詞: 幼兒教育 | 身心靈健康及社交情緒教育

程度: 幼稚園
課堂性質: 課堂中

資源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