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校報

「招招積積」招潮蟹

作者: 大比 最後更新: 01/09/2015

大比

一般圖畫裡的蟹都有一對對稱的蟹鉗。不過,有些蟹朋友卻是「鴛鴦手」的,一隻蟹鉗大,一隻蟹鉗細,左右並不對稱。若你細心看,那支大鉗甚至可能跟他們的身體差不多大!

 

世界上有大大小小不同樣貌的蟹,既有手長腳長的帝王蟹,也有雙蟹鉗、毛絨絨的大閘蟹。其實,香港還有一種體型細小但「招招積積」的招潮蟹。夏天是牠們最活躍的季節,倘若你到訪米埔,不難在泥灘看見牠們的蹤影。

 

海邊召喚潮水

全世界約有100種招潮蟹,單在香港便有6個品種。不同品種的招潮蟹身上都有獨特的顏色和斑紋,例如黑、紅、綠和黃色等。牠們有些可以長到4厘米大,有些則只有1.5厘米。

蟹的特徵是「螯」,即是我們常說的「蟹鉗」(按此聽聽「螯」字廣東話怎麼講)。招潮蟹當然也有螯。每遇漲潮時,孔武有力的雄性招潮蟹還會在泥灘上揮舞著惹人注目的大螯,就像在召喚潮水一樣──這正是牠們被稱為「招潮蟹」的原因呢。

擁有大蟹鉗的招潮蟹 

©Leung Wai Ki

 

男女大不同

大螯是雄性的招潮蟹所獨有的標誌。有了這支巨大的螯,雄性招潮蟹不但能常常揮動它,吸引雌性,更可以用來打架,保護家園。

雖然雌性招潮蟹沒有大螯,只有兩隻平凡的小螯。不過,要找出泥裡的食物並送到口中,「好睇」的大螯未必及細小的螯「好用」,所以擁有兩隻小螯的雌蟹吃東西的速度也就較「單手」進食的雄蟹快啦。

招潮蟹的嘴巴能夠將泥土中的食物過濾出來,剩下的泥土會以一顆顆圓形的「擬糞」置於地上,加上由於泥土中的食物含量不多,招潮蟹需要不斷進食才能獲取足夠的食物果腹,所以泥灘上經常滿佈一團團的泥土。

 

家住泥灘

如果你到訪米埔自然保護區,潮退時,你會發現泥灘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洞穴。這些洞穴都是招潮蟹藏身的地方。蟹的品種不同,洞穴深淺,以及跟海岸的距離也不一樣。招潮蟹躲在洞中,既能避過敵人和捕食者的襲擊,又不怕給太陽曬乾。漲潮前,招潮蟹會用一團淤泥封好洞口,令潮水無法流入洞穴,同時保存洞內空氣,以作呼吸。此外,招潮蟹對濕地生態有重大貢獻,因為這些小洞能把氧氣帶進泥土,幫助泥土養份循環。

泥灘潮間帶生境扶養過千的遷徙水鳥,亦是數以千計彈塗魚及招潮蟹的居所,所以保持泥灘的原有面積及避免其被植物侵佔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世界自然基金會積極管理浮動觀鳥屋前的43公頃泥面(一公頃的面積大概跟一個標準足球場差不多),每年夏天平均清理31,000多棵紅樹苗,以維持空曠的泥面。在知道這些洞穴的來由後,大家下次到訪米埔泥灘時,記得要多加留神,勿毀「蟹」家園呢!

 

本文由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提供。

作者簡介
大比
大比

來自非洲,熱愛大自然,喜歡小動物。創意無限,想法天馬行空的藝術愛好者。喜歡鑽研烹飪和園藝,喜歡學習一切古靈精怪的東西。

關鍵字詞: 招潮蟹 |動物 |生物 |濕地 |泥灘 |米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