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校報

廁所的進化

作者: 香港教育城 最後更新: 12/04/2024

在人類的生活中,生理需求是級別最低、最逼切的需求,是無法忽視的,例如:進食、睡眠、排泄等。而在現代社會中,人會於廁所進行排泄,解決生理需求。但你知道嗎?原來我們今天所用的廁所,只是近千年的發明,更是一步步演變出來的?

古人不上廁所嗎?

最早時期的古人以打獵和採集維生,要靠不斷遷徙找到食物維生。因此,當時並沒有廁所的觀念,因此他們會在草叢、平地或無人處進行排泄。人們在大自然就地便溺後不再操心,排泄物自會隨時間分解。
後來,古人學會如何播種種植、養殖動物,擁有自給自足的能力,不用為糧食擔憂,便定居下來,不再四處搬遷。要是在住所附近排泄,便要忍受臭氣,於是他們會走到遠離住所的草叢、河流等地才解決大小二便。

人類廁所的演變階段

最早期的廁所

農耕帶來穩定的生活環境,使人口漸長,小村莊逐漸變成大城市。大城市距離郊外較遠,走到遠離住所才解決大小二便變得十分不方便。但若所有人都在城中隨處大小便,則引起惡臭,於是便促成了最早期廁所的出現。

這是古羅馬的奧斯提亞(Ostia)公廁遺跡。當時此城的人口約為3 萬人,以每個成年人平均每天拉0.5 公斤的大便計算,城中每天產生15,000 公斤的大便,需要用公共水廁才能處理!

古羅馬人已懂得建造下水道,用來收集廁所的大小便。排泄物直接從座廁掉到下方的下水道中,因座廁的開口跟下水道有一段距離,就減少從下水道冒出的惡臭。

隨後,人類因應不同需求和限制,發明了各式的廁所。

旱廁

旱廁無須連接下水道系統,而是直接讓排泄物掉到下方的糞坑中,每隔一段時間清理一次。這種基本設計雖非最衛生,但因成本便宜,故不少發展中地區都有旱廁。

在工地或大型活動場地,有時可看到一種經改良的旱廁——化學廁所。它會把排泄物儲起來,並混合化學物質消毒,待儲滿了再由供應商運走處理。

水廁

水廁是用水沖走排泄物的廁所。以前科學技術較低,並沒有先進的污水處理系統,水廁產生的污水帶來許多污染問題,並不比旱廁好多少。現代水廁經過改良後,衛生標準較高,緩和了污染問題。

現代智能廁所

現代智能廁所具備自動開關廁蓋、廁板加熱、自動沖廁、以噴灑消毒方式取代廁紙等功能。有些還能連上物聯網,用手機操控,或是在廁所內裝有分析排泄物以提供健康建議的裝置。

日本遊戲公司甚至開發跟上廁所相關的遊戲系統,內有多款小遊戲,讓使用者一邊小便一邊玩。

現代污水渠助手——爬渠機械人

現代污水渠須不斷檢查及維修,有阻塞須馬上清理,才可正常排污運作。在機械人仍未問世的年代,清理維修工作由人負責。可是,渠內環境不但惡劣,更有毒氣,對人類工作者非常危險。於是,人們開始研究以機械人保養污水渠,作為代替人類工作。

由歐盟第七期研發綱領計畫出資研發的小型飛行器,可在狹窄的排污渠內飛行,避免受地面的障礙物阻礙。

日本開發了的蜘蛛型機械人能檢查排污渠。其四隻「蜘蛛眼」是攝影鏡頭,加上採用爬行設計,比車輪更能克服渠管內的複雜環境。

印度公司研發的下水道清潔機械人能為改善水渠清潔工的工作環境。

 

本文由兒童的科學提供

作者簡介
香港教育城
香港教育城

香港教育城的一站式專業教育網站www.edcity.hk ,結合資訊、資源、互動社群與網上學習平台及工具於一身,致力提倡學生善用電子學習資源,擁抱以學生為本的自主學習模式。

關鍵字詞: 廁所演變 |古代廁所 |廁所 |旱廁 |水廁 |智能廁所 |爬渠機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