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善良

作者: 餃子王畫大餅 最後更新: 10/08/2022

《三字經》首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是啊!善良其實一直就不應被作為一種選擇,因爲善良本就作爲人性的一種被深深刻在我們的性格中。但不知從何時起,人性中美麗的形狀在人的成長過程中逐漸變得醜陋,甚至乎行善這本事天經地義的行爲卻能受到世人的讚頌。那麽人性真如《三字經》所説的「本善」嗎?

善良於現今社會來説,無疑是難得可見的。正如《聖經》所提及人是貪婪且自私的,而這「形狀」正如墨水一樣,一滴便能污其全,導致最後無人不是醜陋的。雖說世上總有「仁者」行仁時被傳上社交平台從而激起千層浪,世人無一不對你有贊頌之情。可水面總有平靜的一天,而「仁者」在受採訪時總會說的「經典台詞」:「這都是應該的」事後也必遭到人們的冷嘲熱諷。可見一滴水怎也不能濺起更大的水花,最終只能被污水污染。

當然!有人或會認爲行善的「仁者」本就「安仁」。不理會行仁帶給自己的名譽,也不理會別人對自己的冷敲熱罵。可現實往往不是如此理所當然。二零二零年九月,内地外賣平台推出「願不願意多等五至十分鐘」功能,目的爲了減少當時外賣遲到問題嚴重的情況。可一但用戶選擇同意以上功能,派送員則會將其外賣優先級放置最後,最後吃虧的還是那些有善心的消費者。正如知名主持人白岩松所説:要解決外賣遲到問題靠的是平台和監管而不能「甩鍋」消費者,一但此功能推出,則會出現越寬容的,越溫暖的,越吃虧,人善被人欺的情況發生。又如「孔融讓梨」此傳統美德在現今社會仍會出現人善被人欺的情況。你選擇讓梨,讓到最後一無所有,但你又憑什麽認爲對方也會「孔融讓梨」呢?最後吃虧的還不是那些老實人嘛。

看來「仁者」對現今社會來説已算是吃力不討好的人格。但這真就代表選擇善良此理念本就是錯誤的嗎?試回想我先前所寫的那些所謂「仁者」行仁后會發生什麽事。雖不敢斷定他們是不是故意的,但無可否認他們大多都是「智者」。《論語•里仁》裏説:「仁者安仁,智者利仁」顯然適用於現今社會。那些「智者」行仁時被傳上社交平台,不管是爲了成名,還是博取社會關注,他們的目的就已經達到了,而現實生活中這些例子更是比比皆是。因此,再回想起亞馬遜行政總裁貝佐斯所説的:「善良是一種選擇」。他有説錯嗎?顯然沒有。作爲一名資本家,他十分清楚善良帶給他的益處,甚至乎這句也正是在利用善良。以致我們這些普通民衆在他激昂的發言下只參透字面意思便心甘情願地選擇去當「仁者」,他們卻在背地裏收割,而我們仍被蒙在鼓裏。

所以人性真的是「本善」的嗎?當然!從那些「仁者」的出現我們便知人心中皆有善良的一面,而善良正是在「人之初」便刻在我們的性格裏,以致此性格無法被磨滅。但同時,「智者」的出現也證明人性不單只有善良,還有貪婪,自私等,而他們正能把善良和私欲融會貫通,以達至他們的目的。這亦能説明爲何善良被作爲一種選擇。那是因爲當我們選擇善良時,「選擇善良」中的「善良」已不再只是善良本身了。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