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校報

千里之行,始於地圖?

精選系列: 小點子。大改變 作者: 大比 最後更新: 04/05/2022

從前我們去旅行,有一樣東西一定要提前準備好,就是當地的地圖。沒有地圖,在初次踏足的陌生環境,是沒有辨法找到我們想去的景點的。現在我們打開智能手機上的地圖應用程式,就能夠知道目的地所在的位置,它距離我多遠,以及在我的甚麼方向。可是從前,一張地圖其實只能大約告訴我們地標與地標之間的位置關係(譬如某座山在某條河的南面)。地圖是經歷過一段長時間的發展,才做到能夠在一張圖上,同時展現位置、距離和方向的。

今天,我們就從這三個關鍵元素出發,看看地圖這個旅行不可或缺的發明,是怎麼一點一點創新,發展成今天的模樣的。

一、位置

文藝復興期間的畫家發明了一種提高像真程度的繪畫方式,就是在他們和景物中間架起一個網框,把大畫面劃分成一小格一小格,如此逐格描摹,便可以大大提高畫面的精確度。

現在請你幻想一下,假如有一個飄在半空中的人,在自己和地面中間架起了一個網框,然後再將地面的情況一格一格地畫出來。這樣,他所繪畫的地圖準確度是不是會大大提高?古代的人正是這麼想的,於是,他們便想到在地圖上加上了經緯度。

經緯度是將地球以豎的「經度」和橫的「緯度」畫分成一格一格的,讓人能夠精準地找到某一個地方的所在地。經緯度傳說由古希臘數學家愛拉托散尼(Eratosthenes, 276-194 B.C.)發明,並在公元150年的托勒密世界地圖(Ptolemy's world map)上首次使用。從此,地圖上便總是有一格格的虛擬網線。

 

 托勒密世界地圖 

 

二、距離

現在地圖應用程式的其中一個標準功能,就是告訴我們兩個地方之間要走多久才能抵達。古羅馬的波伊廷格古地圖(The Peutinger Map),就首創了在地圖上加上了顯示距離的功能。伊廷格古地圖是一張長長的羊皮卷,以羅馬為中心,畫出了各條通往英國、西班牙、中東,甚至印度的大路到底有多長。從它長長扁扁的形態,相信你也能感覺到它絕對不可能符合實際地貌的位置,但它卻是最早以展示路程為重心的地圖。

波伊廷格古地圖 

 

三、方向

進入大航海時代,在沒有路標,四面都是水的海上,人們開始重視怎麼在地圖上展現出方向。於是,人們便發明了在地圖上加上恆向線。大家有機會看到傳統的航海圖,會現有很多放射形的線縱橫交錯。這些就是恆向線。船長只要調整好對北的角度,然後保持一路直行,就能到度目的地的港口。目前已知最早使用了恆向線的地圖,是13世紀的波特蘭型海圖(Portolan chart)。

 

波特蘭型海圖 

 

總結

從以上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到,位置、距離、方向,這三種內容是在地圖發展史中慢慢結合起來,才形成了現代的地圖。今天的地圖應用程式,已經可以把這三種內容用三維的方式呈現出來。但無論地圖以後變成什麼模樣,人們總是要在出發前先閱讀一次地圖,或打開地圖的導航服務。所以說,千里之行,真的始於地圖呀!

 

作者簡介
大比
大比

來自非洲,熱愛大自然,喜歡小動物。創意無限,想法天馬行空的藝術愛好者。喜歡鑽研烹飪和園藝,喜歡學習一切古靈精怪的東西。

關鍵字詞: 創意 |發明 |創新 |旅行 |地圖 |位置 |距離 |方向 |經緯度 |恆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