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校報

珊瑚園奇遇記

作者: 大比 最後更新: 06/05/2020

珊瑚由於固定在海床上,容易令人誤會為植物。然而,珊瑚其實由一大群珊瑚蟲組成。同一塊珊瑚上的珊瑚蟲,都是由同一隻珊瑚蟲複製出來,彼此完全相同,因此一起稱為一個「珊瑚群體」,這個群體一般視作一隻動物。

 

珊瑚小檔案

動物界> 刺胞動物門> 珊瑚綱

體型:1 - 30 厘米長

分佈:主要為熱帶地區海域

壽命(整個珊瑚群體):5 年至數個世紀

珊瑚蟲都為圓管狀,體內有一個空腔,並只有一個開口,用來進食和排泄。

 

大群的珊瑚蟲組成群體。

 

珊瑚的品種非常多,有石珊瑚、軟珊瑚、柳珊瑚、黑珊瑚等,一般還可根據牠們會否產生礁石,把牠們簡單分成造礁珊瑚和非造礁珊瑚兩大類別。

 

造礁珊瑚

這些珊瑚上的珊瑚蟲會分泌碳酸鈣,這種物質非常堅硬,會在珊瑚蟲底下形成外骨骼,看起來像一大塊奇形怪狀的石頭,這塊外骨骼就是礁石。

 

陀螺珊瑚形成一大塊外骨骼,珊瑚蟲附在骨骼表面。

 

另一種會造礁的珊瑚──博爾德腦珊瑚。

 

往下沉積的造礁過程

 

非造礁珊瑚

也有一些珊瑚不會分泌碳酸鈣,因此不會形成外骨骼。牠們的珊瑚蟲主要依靠稱為骨片的主幹支撐,整株珊瑚則附在岩石上

這種名為紫海扇的軟珊瑚,是其中一種非造礁珊瑚。

 

彩色的珊瑚

大部分珊瑚觸手表面的細胞內,居住了很多蟲黃藻。蟲黃藻是單細胞植物,會使珊瑚染成黃、綠、紅等多種顏色,視乎蟲黃藻的種類而定。

蟲黃藻還是珊瑚的主要養分來源。它們可以接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同時也可以吸收珊瑚蟲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這兩個過程都會產生養分,供珊瑚使用。

陽光可穿透細胞壁,讓蟲黃藻接收,用以產生養分。

 

珊瑚會吃肉?

珊瑚蟲觸手上滿佈刺絲胞,內有一支長0.02 至0.06 毫米的針。當有生物碰到觸手,針就會彈射出來,刺進生物體內,並注入毒素使牠昏迷。觸手然後就會收縮,把獵物拉到口部吃掉。

 

在深水生活的珊瑚接收不到陽光,所以必須用刺絲胞捕獵浮游生物作食物;而近水面的珊瑚則有陽光照射,主要用蟲黃藻產生的養分維生,但仍保有刺絲胞捕獵的能力。

 

位於1500 米深海的枝狀多目珊瑚。

 

人體對珊瑚釋出的毒素反應不一,更有可能會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因此不應該觸碰珊瑚!

 

歷久而成的珊瑚礁

大型的珊瑚礁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形成。現時全世界最大的澳洲大堡礁,更用上千年的時間形成!這些珊瑚礁內,每一塊石珊瑚上的珊瑚蟲不斷產生碳酸鈣外骨骼。經過數千年,石珊瑚數量愈來愈多,不斷產生碳酸鈣外骨骼,並且互相聚集、連結起來,因而形成珊瑚礁。

 

海洋生物的天堂

珊瑚礁可以為生物提供食物,而且多洞穴、岩縫等可躲藏的位置,海洋生物可用來躲藏,也可用作埋伏,方便獵食,因此很多生物聚居於此。

珊瑚魚身體一般十分扁平,容易捲曲,方便在多彎的珊瑚礁中轉向。另外,牠們通常組成大型群體,抵禦獵食者。

 

大量的魚群引來不少獵食者。除了大白鯊等大型的獵食者外,也有一些利用珊瑚礁環境獵食的動物,例如這隻尖頭擬鮋,就利用保護色埋伏在珊瑚當中,並用毒刺伏擊經過的魚。

 

也有一些魚會吃珊瑚維生!準確點說,牠們是吃珊瑚蟲體內的蟲黃藻,例如鸚哥魚和蝴蝶魚。牠們對珊瑚的毒素免疫,而且嘴巴強而有力,可啃食堅硬珊瑚表面的珊瑚蟲。

 

陸地上的「珊瑚」

海裏的珊瑚你們已經看過了,你們知道陸上也有珊瑚嗎?科學家在2015 年,於內華達洲的沙漠發現了珊瑚化石,它遠在一億年前就已存在,估計是因為板塊活動,因而被推到陸上。

原本在海底的珊瑚,經過1 億年,緩慢的板塊運動可能會把它推到陸上。

 

雖然珊瑚蟲死後難以變成化石,但碳酸鈣骨骼則可保存,把當時珊瑚的面貌表現出來。

 

揭示過去的鑰匙

珊瑚化石可揭示地球以往的海水溫度。珊瑚含有微量元素鍶,如海水溫度愈高,鍶就愈少,這些鍶在珊瑚變成化石後會保存下來。科學家找到珊瑚化石後,探測鍶的含量,甚至能估計遠至10 多萬年前的海水溫度!此外,科學家還可以從珊瑚化石推斷遠古時期的二氧化碳濃度、海平面的變化等資訊呢!

 

本文由《兒童的科學》提供。

作者簡介
大比
大比

來自非洲,熱愛大自然,喜歡小動物。創意無限,想法天馬行空的藝術愛好者。喜歡鑽研烹飪和園藝,喜歡學習一切古靈精怪的東西。

關鍵字詞: 珊瑚 |動物 |海洋 |蟲黃藻 |生物 |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