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理想人生話你知

系列: 主題寫作 作者: 鴻光 最後更新: 10/02/2023

 

      擁有成功的人生和理想的生活都是我們朝思暮想渴求得到的東西,著於三千年前的先秦時期的《周易》也稱《易經》以及孔子弟字筆下的《論語》都有提到成功學的理念,說明人們在千百年前便對更高的社會階級和品德有強烈的追求。

      社會上普遍存在一種擁有豐富的物質就等於成功的人生,其實不然,在擁有足夠份額的錢財提供生活所需後,剩下的就無法直接地帶給你衝擊性的成就感,更從何談起快樂?正所謂高處不勝寒,伴隨我們權勢,地位的提升,我們很難放下架子與他人交流,陷入一種的尷尬局面。相反,精神層面的提升顯得更加的重要,就譬如海奧華語言中米歇的經歷,讓他意識到現今地球上的人們被金錢所奴役,精神頹靡不振,無法專注於修身養性。

      今天要介紹的,便是由史蒂芬柯維所寫的《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成功學是讓我們人生變得充實的一把鑰匙,而此書所言的正是一把金鑰匙。在這個過程之中,你不僅要付諸行動,還要堅持自己的信念。

      1.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實則是指在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並細心思考後果的情況之下,才做出決定。積極主動的人擁有理性的思維,不被自己的情緒所控制,也就是情商高的人。比如說當眾被人譏諷,有些人頭腦一熱就與人爭辯,發展到最後還會大打出手,有傷和氣。相反,如果沉著應對,斟酌一下他人的評論是否善意,惡意的大可不予理會,善意的倒是可以洗耳恭聽,說不定還能得到群眾的讚賞和肯定。

      除此之外,主動積極的人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影響圈之內,對自己關切然而影響不大事情暫且先放一邊,以免影響思緒。被動消極的人則會怨天尤人,把焦點放在跟自己無關的事上,正如許多閒遊的網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在評論區指責博主。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些行為不僅沒有多少人理睬,還反映出了他們消極的人生觀。
     
      2.以始為終

      以始為終是指人要成功就必須先訂立一個可實現,時間容許的目標。目標要以實際效益和自己的願景為原則,凡事先捋清事件的先後次序、邏輯,再實踐。我們可以考慮自己的人生規劃是以哪個原則為中心,做出適合的決定。舉個例子,如果朋友約你放學後一起玩遊戲。以學業為第一重點的人會因為害怕分心而果斷拒絕建議;以家庭為中心的也會避免父母生氣而拒絕;然而如果是以交際圈、友情為中心便會坦然接受。

      大多數成功人士登上事業高峰後,反而感到空虛,再得到名利就好像顯得沒那麼舉足輕重了,有事更因此失去了與家人同在的時光,得不償失。這實際上是他們誤判了自己人生的目標,金錢到後來只會成為存折上的一堆沒有感情的數字,難道還比得起稍縱即逝的時間?

      3.要事第一

      這是一個自我管理(也稱自律)的最好習慣。書中曾提到事情的性質可分為兩類:緊急和重要。我們不妨製作一個十字分欄,在豎線標上重要,橫線標上緊急。重要性由下往上遞增,緊急性由左往右遞增。我們可把自己日常中的事情以此分類法歸類。

重要且緊急:今晚公司在上海總部開管理層會議,現在就要出發。(必須立刻實踐)

重要且不緊急:下個月預備公務員考試(從長計議)

不重要但緊急:愛回家大結局(視乎自己的時間)

不重要且不緊急:玩遊戲(浪費時間)

我們應著重完成第二類事情,並減少投放於第四類事件的時間和資源,為突如其來的第一類事件做好一手準備。重要之事絕不可被綠豆小事所牽絆,只要按照事情的輕重而訂立先後次序,自然能游刃有餘。

       4.雙贏思維

      在我們日常之中,倡議和諧合作,一直都是我們衷心期望的一點。雙贏思維能讓人意識到並不是拼得你死我活,如同野蠻的古羅馬競技場,而是互惠互利的雙贏國際舞台,真實目的是想雙方(或多方)可以從不同的方式和渠道獲取收益,形成一個最完美的天平。

      雙贏思維驅動人以合作為中心,競爭為輔,形同朋友之間的分享。而惡性競爭則導致兩敗俱傷,與被社會所摒棄的零和博弈無異。因此我們在生活中,不能只考慮以損人利己的方式為自己創造財富和名聲,應該是要互相合作,支持互惠互助的良性競爭。正如書中的一句名言: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                                                                             

      5.知彼解己

      一段良好的溝通建立在細心聆聽而非先入為主的感官,在對答的過程之中,要摒棄與人爭辯的好勝心,相反應以誠摯的心細心聆聽他人的話語。想要得到成功,就要先通過良好的溝通,令雙方都卸下防人之心,將對方視如己出。只要雙方都能夠坦誠相待,從心出發,對會話的過程自然能夠事半功倍。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只有透過增加對話的次數,才能加深對各自的了解,在左右決策時,也能有所依據。打個比方,一個工廠裡有一個老闆和許多員工。老闆不能不經對話就隨意拿捏員工的工資、假期的調整,員工也不能不透過工會與老闆對話以表示不滿的情緒,而隨意罷工。

      6.綜合統效

      綜合統效是指尊重他人的想法,汲取別人與自己不同的見解,在產生分歧的過程之中,不斷地思考和學習而非無謂的爭辯。每雙眼睛都能看到不同的物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沒有孰對孰錯。我們要追求進步,首先要做的並非急於說出自己的價值觀,而是細細聆聽別人的理念,且慢慢消化它帶給你的益處。

      最近我們班就兩種不同的壁報設計方案各執一詞,爭吵得十分激烈。好在老師提出了一個方案:我們應先從兩個設計中選取各自的優點,其次綜合影響美觀的因素,對最終的設計在進行改良,這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方法正是我們所需的。

      7.不斷更新

      通過合理地規劃學習和作息時間,令自己的四個基本生活方面(身體、精神、智力、情感)得到充實。比如注意飲食,壓力調節可以保持身心健康;冥想,思考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素養;閱讀、寫作可以訓練自己的思維;服務他人,誠摯溝通可以培養情感。

      仔細思考,可以發現四方面其實可以相輔相成,且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還避免了整體的衰老和退步,令人們時時刻刻都保持最佳的狀態去應對每一天的考驗。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成功學書籍一貫以長遠的修身養性邁上成功的人生,講求質量;而一戰以後,成功學轉而以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效益為目標,追求效率。區別在何處?講究質量的成功學就如同一個運動員堅持恆常訓練,在運動場上才大放異彩;而盲目追逐效率的成功學與明天考試,今晚溫習到三更半夜的學生沒有分別。

      這也是為何有些人擁有巨額財富卻依然苦惱,而財產只夠滿足三餐溫飽的人依然像著有《陋室銘》的劉禹錫一樣知足和快樂。在此,希望大家能夠以上述的七個習慣不斷充實自己的人生,天天向上!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