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舊區探險記

系列: 夢繫生活系列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21/08/2022

 噹啷噹啷,兩頭朱墨相間的獅子在路上上趾高氣揚地邁着大步,不時發出震雷般的怒吼,顯得威風八面。我竄進茫茫人海中,正想挪開一旁的行人,想要找一個好位置觀賞一下這一壯觀景象。卻不知為何我四肢開始有些無力,眼前逐漸變得漆黑,癱倒在了地上……

我依稀聽到了一些喧鬧聲,隨着我睜開朦朧的雙眼,眼前竟是連綿不斷的徙置大廈,全部皆呈「H」型。我依靠着大樹,這時才奇怪道:這是哪裡?眼前的徙置大廈的外形不僅酷似石硤尾邨,而且零星幾座大廈上還坐落着天台小學。我瞟了一眼大廈上的字:石硤尾邨,頓時就大驚失色:除了美荷樓以外,所有徙置大廈難道不是都清拆了嗎?

        我連忙起身,走進了屋邨內,耳邊傳來小孩子嬉戲的歡笑聲以及巴士的喇叭聲。屋邨墻面鮮紅和翠綠相映成趣,與現在的單一色建築有着頗大的區別。屋邨建築都是七層,廁所以及通道都是公用的,因此走廊上的邊邊角角都發霉,衛生條件非常差。但即便如此,仍然有許多街坊扺掌而談,願意守望相助。不但如此,他們在一些瑣事上不顯吝嗇,通常都是慷慨出手。比如鄰居家的小孩沒人照顧,大家都會抽出自己的時間,幫忙照看;在外工作的鄰里若是回家連烹飪的時間都沒空,那麼樓上樓下的公公婆婆也不介意招呼他們吃飯。
      不僅如此,屋邨內的鄰居也十分客氣,他們見我這個小學生在外無家可歸,便指引我前往了一家熱心街坊一起興建的寄宿中心,裡面面積雖然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生活設備十分充足,我頓時感慨收入不多的民眾願意捐出一點自己的錢財,幫助一些無家可歸的小孩或者老人。我在這裡呆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得三日兩夜,卻觀察到了許多當代香港市民的文化風情。小學生的玩具並不是樂高或是玩偶,只有幾根簡陋的橡皮筋。而他們的消遣活動只能是在狹小的書房閱讀,抑或是在遊樂蕩鞦韆,瀡滑梯來消磨時間。
       當我在屋邨內流連時,就遇到一名講述自己因為家境貧困而考慮輟學的中學生,我頓時才憶起港英政府在一九七八年才推出九年免費教育。在此之前許多人都因為財政問題而選擇休學,但鄰居希望他將來能夠走出社會,有一片立足之地,便為他眾籌得了一千多元。別看一千元只是一筆小數目,當時每個工人的月薪也只不過是三百元罷了。
      這是我來到這裡的最後一天,我在公園整整玩了一天,也很快就跟周圍的小朋友打成一片。一直從早上到下午,再從下午到晚上。我們玩的樂此不疲,十分盡興。夜深後,我疲倦不堪,索性躺在了一顆枝繁葉盛的大榕樹下。晚風輕輕吹拂,樹杈上的一簇簇翠綠的樹葉沙沙地飄拂。待我再次睜開眼睛時,周圍的景象又恢復成了車水馬龍,石屎森林的香港。咦?這是夢境?這裡什麼都沒變,同樣的大榕樹,同樣的美荷樓,變的只有人情味。
      這次逼真的夢境有別於暗淡的泛黃舊照片,親身的體驗來的更有時代變遷的感觸。這次短暫的歷險雖無法看見不同年代的變化,但七十載過去了,生活更加富裕,交通更加四通八達,卻缺少了往年共克時艱的情感。筆墨終於此,不禁感慨現今社會都是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這也許就是時代發展的犧牲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