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愛的社區——葵青區

系列: 夢繫生活系列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05/06/2022
香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擁有數之不盡的年輕人才,擁有帶來財富的無限商機,擁有易於通商的地理位置。有很多人正是看準了種種誘人的條件,因此不惜砸鍋賣鐵都有來港發展。也正因如此,香港的經濟才能起飛,創新不再是虛無縹緲。而葵青區則是一個相對另外十七區沒那麼顯眼的一個地帶,他既不是香港的經濟中心,也不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它平平無奇,但有一點我畢生我都無法忘記——它是我成長的地方。
      根據香港最新的人均月入中位數報告顯示,葵青區在十八區中排行倒數第三,僅次於深水埗和觀塘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區內新建設較少,被發掘的歷史也較短,而經濟潛力也沒有像灣仔、中西區那麼巨大。外資投入少,政府投資也少,因此區內發展建設成熟的速度也比較慢。
     但是沒這麼富裕的地帶,反而有著濃厚的人情味。
     假如你將中西區和葵青區相提並論,你就會發現差異之巨大。在這裡,只有一個小型市集以及數間餐廳還有規模不大的幾間超級市場。無論你身處何處,每隔一兩個月都定然會有震耳欲聾的裝修聲音響起,噪音不絕於耳。其次,便是當地的衛生問題。常常去到樓下公園周轉一兩個圈,除了一身濕透以外,你還會發現身體上多了兩三個蚊子叮咬的包。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人,誕生出的性格不是頹靡不振、自甘墮落的,就是積極向上、充滿期望的。
      在這裡學習,沒有太多爾虞我詐的計謀,也沒有「力爭上游」的比較心裡。相反,這裡只有努力學習,相互勉勵的良好學習氛圍。也許我們不是最聰明的一批,家境最好的一批,但我們肯於守望相助,肯於互相學習。多年的艱苦奮鬥,已成為了一種無聲的事實。「勝不驕,敗不餒」是我們六年來不斷提醒自己務必要秉持的學習態度,也是一個地區甚至是國家久經不衰的重要原因。
      在香港十八區裡,中環有超過一百七十年歷史的大館,灣仔有獨具建築風格的藍屋。那麼在葵青這個不耀眼的彈丸之地又有什麼獨特之處?若要論古跡,葵青還真沒有幾處耳聞能詳的地帶供人們遊歷,但是要說本土音樂藝術的表演場所,那就要數著名的葵青劇院了。葵青劇院與一九九八年正式開幕,深受本地音樂創作者的熱烈歡迎。每週也會舉辦免費的節目給日夜奔波操勞的市民一個難得消遣的機會,建築恰好矗立於地鐵站對面,因此逢星期六日和假期(疫情之前)都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此外,葵青劇院也是一處租借場地的好地方。作為新界南及新九龍北部最主要的表演場地,許多同區的學校如若有重要事宜(如畢業典禮,慶師宴)都會在此舉辦。同時康文署更與零九年推出場地夥伴合作計劃,合夥人包括分別為『中英劇團』及『W創作社及風車草劇團』。假如你和家人適逢假日又能夠騰出些許時間,到劇院看上一兩場話劇絕對是不二之選。記得曾經有一次,因為考試壓力的問題而時常很鬱悶,我對此也是一籌莫展。就在考試的前一個星期,我便打算與朋友一同去觀賞音樂會,身心終於得到了放鬆,考試的那一天發揮也順利,成績差強人意。
      自五年級以來,隨著功課與考試愈來愈繁多,加上疫情的原因,出外的次數也是指數式下降。然而,我對這個社區的喜愛卻是絲毫不減。不僅是因為他讓我相遇了人生中許多舉足輕重的人物,更是因為他陪伴了我珍貴的童年時光。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便會因為升中的原因而去到其他區,但這麼多年的陪伴卻是令我畢生都無法忘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