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街道(4)

系列: 街道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27/02/2022
      在煩囂的街道上,行人路擠滿路人,好像沙甸魚擁擠在一起,動彈不得。我轉入僻靜的小街道。遠望那些殘破不堪的木頭車憩息,我感覺到四周的事物漸漸老去。
        僻靜的內街向來不及大街上的吵鬧。我走進街市果然熱鬧多了。街市的店販普遍身穿簡單樸素的背心,肩上披着一條濕漉漉的毛中抹走汗水。他們一邊用清晰的嗓子大喊叫賣,減價速銷,一邊忙着拿一份份水果交收給顧客。儘管他們向來粗聲大氣,但休閒的時候盡顯和藹可親的一面。究竟有甚麼令一班店販在酷熱的環境下堅持工作?他們回應:「這是因為老街坊的人情味讓我們感動,我們不想離開、放棄。有時候,街坊會關心我們,這就是我們的動力來源。」相比連鎖式超市而言,即使環境較清新潔淨,但超市不會有同情心、不會有對話往來,整個地方帶給我陌生的感覺。街市反映基層市民不辭勞苦的一面。超級市場的出現扼殺了不少昔日的士多的生存空間。街市將來也需面臨大清拆的危機,命懸一線,它的存在日後只會在舊相冊出現嗎?
        如果單靠氣味便能辨認店舖類型,當然少不了在家庭式麪包店內的工人。工人在火爐下工作讓我感到心酸。每逢蛋撻新鮮出爐時整個店都散發着濃郁的牛油香味。工人拿着熱得燙手的盤子從店後的麪包工場走出來將蛋撻放在架上給街坊光顧。我每次買蛋撻和鬆脆的菠蘿包時目睹工人手臂上燙傷的痕跡、發黃的衣服和黑色的涼鞋時,不但被他們手上的包點吸引。同時,混雜了屬於鰂魚涌的特色、工人背後的辛酸。我吃了一口,整個口腔充滿牛油及酥皮,這是我回憶中的味道。麪包店的工人為了維持生計不畏懼燙傷,只為薄利多銷,他們日以繼夜埋頭苦幹沒有半點怨言,反而一笑置之。雖然地舖的面積較少,但無窮無盡的情懷是不可量計的。
        遠處隱約聽見小童的笑聲。我走近觀看時,昔日兩米高生銹的滑梯己銷聲匿跡,以橡皮軚作為鞦韆的坐椅也躲避不及。隨着時間的流逝,「不合時宜」的東西即將遭維修工人清拆重建。我觸摸粗糙的橡皮車軚,滿佈大小的煞車痕跡。如今公園正在重建,我熟悉的公園不再一樣,成為過去。
        那一邊,私人樓宇林立。相對而言,私樓較森嚴,沒有孩童的歡笑聲,只有嚴肅的保安巡視。意想不到的是這地方曾盛極一時。昔日太古糖廠轄下的可口可樂工廠正在此處。大型的貨車不斷在路口穿梭。抬頭便看見一個大招牌,十分壯觀。如今工廠早己搬遷,街道上變得冷清、夜闌人靜。終究因為發展商的問題,這地方被一幢幢的樓宇取代。
        私人樓宇林立的同時倖存部分舊式唐樓,為社區增添懷舊風味。怪獸大廈由五座舊樓組成,地面主要為商舖,大廈單位陷入、不規則,外牆的顏色不是統一。居民在窗外晾曬衣物及被單時更混亂不堪。後期因荷里活電影「變形金剛」到此取景成為鰂魚涌的焦點。居民來自五湖四海,大多公公婆婆說話的時候帶有鄉音。他們在店內圍在一起打麻將消磨時間,氣氛濃厚。鄰居之間會問安、互相扶持。相信在私人樓宇中很難找到這種鄰舍關係,實在是難能可貴。大廈由最初的淺粉紅色開始發黑,牆身出現少許裂縫。這反映着歲月的痕跡。大街上懸掛着幾個大招牌,四周已被新式大廈包圍,而只有怪獸大廈這個小社區的生活模式停留在七十年代。
        另一方的十字路口旁的店舖插着雞毛帚、紅色大膠桶、地拖等家居用品佈滿在店舖的角落。一條狹窄的入口內賣的雜貨價廉物美。由細微如牙籤以至廚房用具一應俱全。紅白藍膠袋的顏色配搭更衝擊我的視覺,形成強烈的對比。昔日香港制水時使用的鮮紅色的膠桶更是上一代人的回憶,留下他們成長的印記。可惜,近年老店在香港猶如瀕臨絕種的生物一間一間結業。
        舊式建築除了承受着時代的衝擊,也擔憂自己被社會淘汰的危機。正如美國總統甘迺迪的話「危機這二個字,在中文裏有雙重的涵義,一層代表危機,另一層代表機會。」在面對歷史保育及商業利益的決擇時只能二選其一。現今很多建築物因發展土地而逃不過消失的命運。若渡過了下一個十年,這個社區會否面目全非?但願有下一次的機會讓我安頓下來仔細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