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 》讀後感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21/07/2018

     K,書中的主角,原名是黃崎,但在小學時得知名字中的「崎」代表崎嶇,所以為了避開同學堅定不移的冷眼以及為這個字從新定義,便把自己叫做「K」。她出身在一個貧困的單親家庭,母親每天都長時間在工作, 因此 「K」從小便十分獨立,成熟,並且有很好的推理能力。「K」十歲時,母親因劇烈的吐血而進了醫院,她在社工的建議下開始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在這些日記裡,她常常提及面試,這也就是她的嗜好。

   「K」在不斷找新工作的過程中,遇到皮草男,經過幾次測試後簽下了一個合約。合約條款中,皮草男給「K」一大批錢,而「K」要在一間自己選擇的屋子裡住一千日,在這段時間,「K」不可以踏出屋子一步。雖然最後「K」毀了合約,但生活在皮草男的屋子裏的期間,「K」經歷了很多精神的起伏,同時體驗了許多從沒有機會嘗試過的事,因而發掘了自己內心的恐懼。這本書主要記述黃崎經過反思後,由一個冷淡和寂寞的人,慢慢改變自己成為一個理想的人,因此這本書也就是記錄「K」成長的故事。


     這本書表面上看是個故事記述一個女人住在一個房間裡一年的經歷,但我卻覺得不同的人看這本書,就會有不同的感覺。有些人可能與「K」找到共鳴,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故事很沈悶,有些人可能把書當作小故事篇。而我卻覺得這本書很刺激,因爲它內容上的與眾不同,所以十分喜歡這本書。

     這本書啟發了我,令我反思是否對自己的人生滿意。出生便生活在這個物資富裕的香港,對很多事都有求必應,沒有被強大的大自然造成嚴重威脅,比起很多貧困而充滿戰爭地方的兒童,我每天的生活可以說是無憂無慮,在這方面我對自己的人生的確感到非常滿意。可是日復一日,早上起來便處理繁忙的學業,考試測驗帶給我的負擔壓得我喘不過氣,讓我經歷不到人生的不同樂趣。而《K》這本書讓我從「K」身上明白到許多人生真正的道理,以及人與人相處的真諦。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