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爭執

作者: 用戶 最後更新: 16/07/2018
  何謂爭執?爭執就是人們對某件事情各持己見而產生的爭論。爭執幾乎每一天都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上演著。小至孩子間因為爭搶對方玩具而發生的爭執、市民為柴米醬醋茶的生活鎖碎事發生口角;大至社會業務和資源分配的爭奪;國家與國家的領土主權和利益衝突所產生的各種爭議。表面上,爭執是無理取鬧、不智、野蠻、醜陋的行勁。它把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問題暴露於人前,既破壞挑起事端者的形象又傷了彼此的感情。然而,即使人們竭盡全力埋藏心中的不滿,家庭問題、社會矛盾、國家爭議是否就不會發生?看到爭執的表面後,人們或許會不問因由地譴責挑起爭執的一方,但爭執就只能被解讀成沒有絲毫價值可言嗎?我認為爭執並非完全沒有意義可言,保持理性才是關鍵所在。

  首先,透過爭執這行為能把一個人心中的不滿發洩出來,避免因積怨過多而在情緒爆發之時攘成悲劇。人們常說凡事都要防微杜漸,小問題若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就會小事化大,釀成大錯,落得追悔莫及的下場。最近新聞報導在陝西省發生的一齣由十四歲姐姐殺死十一歲弟弟的悲劇,便是一例。他們的父母思想守舊,重男輕女,偏愛弟弟,卻常忽略完成所有家務的姊姊。姐姐一直看在眼裡,但沒有把不忿和怒氣表露出來,只是埋藏在心裡,以致姐弟間的矛盾日益加深。有一次,父母只給弟弟買了手機。於是,姐姐便向同學借來了電話,晚上在被窩裏玩手機,卻被弟弟揭發姐。基於對弟弟向父母告狀的擔心,她便起了殺機。惡從心頭起,怒向膽邊生,此刻的姐姐的理智被長期壓抑的怒火所蒙蔽良心而鑄下大錯。雖然謀殺的起因只是一件芝麻綠豆的小事,但後果卻是一場逆倫的弒親案。由是觀之,竭力埋藏心中的不滿雖能換來短期的相安無恙,但長期卻可能導致不可逆轉的悲劇,故爭執作為發洩心中的不滿的渠道,未必全然是一件壞事。

  雖然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各有不同,意見有所分歧也是在所難免的事,但是時刻保持理性是化解爭執必要的條件,也是使爭執變得有意義的重要因素。爭執的行為表現在香港屢見不鮮,而非理性的爭執則讓港人吃盡苦頭。政府每一項政策都要立法會議員審議后才能實行。但由於部分政黨議員堅持己見,卻又不肯多聆聽官員的解釋,透過各種非理性的爭執,如口頭上進行人身攻擊、把桌上的玻璃杯扔向發言的特首、衝出座位襲擊主席等種種行徑,阻撓法案的通過,使政府施政寸步難行。連場的司法覆核推延完成基建的時間表,建造業工人叫苦連天。具體例子有: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的司法覆核拖延令大橋工程增加六十三億元,而廣深港高速鐵路的興建則因一波接一波因議員發言上的故意、無意義的拖延而使議案到此時此刻仍沒完沒了,尚未獲得立會通過。上述所舉出非理性的爭執會嚴重滯礙社會的發展步伐,故應盡早停止。相反,理性、對事不對人的爭執能辨清事實的真相,讓市民更深入了解細節,加強政策制定的透明度,使市民能更有效監督政府。可見,理性的爭執是有意義的,對個人乃至社會都受益很大。

  然而,若爭執過後雙方得不到協商,爭執便會無日無之。國家間為經濟利益所產生的爭議便是一例。由於中國的崛起令美國虎視眈眈、擔心不已,害怕被追上或被邊緣化,所以美國決定重返亞太地區,團結周邊地區來圍堵中國。為求達到目的,美國無所不用其極,不斷展開一連串的聯合軍演,或主動挑起貿易戰。中國也不甘示弱,開辟一帶一路來團結各國,共同發展經濟,同時又開放更多國內市場讓外資及進口產品進入,以謀求擴闊貿易的自由度。倘若雙方不能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解除對彼此的敵視,中美兩國的爭執便會無休止地持續,破壞兩國的關係。故此,要使有意義的爭執能發揮其好處,又要避免因持久的爭執而帶來的關係破裂,爭執的雙方就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平心靜氣地展開對話取得共識,才能化解矛盾。

  總括而言,和平理性的爭執是有意義的。它能發洩雙方的不滿,並促使雙方正視問題。只要雙方懂得在爭執後,並在適當的時候展開對話以尋求共識,達成和解,爭執根本不是一件壞事。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