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作者:魯迅
出版社:洪範書店
阿Q正傳
此小說記載了一位打散工的鄉下人阿Q的一生。他的一生中,都在很努力的尋找他自己的身份,但他還是不能。他的名字是沒有人知道。這段故事雖然極短, 卻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篇偉作。為何一篇關於小事的故事能夠升華到一篇文學呢?這是因為整個故事把阿Q用作一個比喻,比喻中國人的性格。整個比喻含蓄得很,不明白的人只會讀到一個鄉下人的心理、遭遇。但能看深一層的人, 就能看見魯迅怎樣在鋒銳的筆尖下,指出中國人的弊病。在下文中, 我會寫出阿Q的兩個性格特色, 並說明魯迅在說明中國人的哪方面。
第一, 阿Q很會為自己爭取精神上的勝利。他身份低微, 加上行為怪癖, 便很容易成為挑釁的對象。阿Q經常跟人家有口角, 甚至動手。有時他贏不過人,便作出精神上的自我開解;有時他甘願自貶, 有時他硬說是自己勝出, 有時他看賤人家的地位,以抬舉自己。雖然這行為好像是一個很有效的對症, 其實這些開解已告訴讀者阿Q的自尊心已跌到低谷了。為何他被欺壓,但不反抗去爭取自己的利益、權利呢? 中國人直到現在仍在盲目地崇拜西方國家。他們在崇拜的同時, 又曾幾何時想過怎樣才能進步到西方的文明? 中國被西方駡時, 他們只會靜靜地回駡,不會向他們公然指駡。阿Q正正反映了這一切。
第二, 阿Q有個人云亦云的傾向, 缺乏己見。他看見他服侍的大先生將辮子盤在頭上, 想也不想它像徵的意思, 也就跟着做了。他自覺身份低微, 便用盡所有的辦法, 嘗試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有些中國人自覺身份低微,便整天穿着潮流的衣服, 希望能將自己西化。然而,這些人,像阿Q , 終究是失敗。他們只從外貌入手,沒想過要改變自己的思想方式、行為等更重要的方面。
第三, 阿Q欺壓弱小。在小說中,他跟比自己弱小的小D打架, 更欺負小尼姑,扭著她的臉頰不放。然而,他對地位比他高的人是一款截然不同的態度了。例如趙秀才發現阿Q向吳媽求愛後鞭打他時, 阿Q也就乖乖地跑去了。某些中國人也是很注重名義地位的。沒有這一切,也就不屑留意那人, 甚至欺負他。這一切都是由自卑心說起。如果自我感覺不好, 欺負下級好像提升了自尊, 奉承上級可為自己鋪下提升地位的路。
總括來說,阿Q和中國人的缺點都是來自他們的自卑心太重。倘若他們學習人家的好處, 他們才得真正解決他們的自卑了。儘管如此, 我倒認為阿Q的自我開解在短期之內是個非常好的方法,但長期如此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