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價值:我永遠是失敗者?!
最後更新: 20/05/2016
踏入中學後,阿力深深地對自己的能力及存在價值感到懷疑。
在校內,他感到被同學孤立.在小息及午飯的時候,他雖有主動提出邀請,但永遠沒有同學願意與他一起食飯及跟他玩。此外,因為患有皮膚病,他被同學改了一個很難聽的花名,經常被同學恥笑,更會被同學無故責罵、取笑及推撞。
阿力在班中的成績不算最差的一個,但卻經常被同學標籤為「無能」和「蠢人」。每當與同學分組做功課,意見永不會被人重視。負責的部份最多,但完成之後往往被人挑剔,分數不理想時又會被同學責罵。
其實在阿力小學時,情況已經如此,但總覺得是「人」的問題。認為升上中學後,情況會好轉,但事實並非如此。他在學校越來越不開心,完全失去自信心,覺得自己的人生很失敗,而且更懷疑自己的存在意義。
不少青少年朋友,都可能會同阿力一樣對自己的價值感到懷疑,更會因此而情緒低落,或會做出一些傷害自己的決定。但如何走出「自己是個失敗者」的陰影呢?以下有一些給青年人的小建議:
欣賞自己的優點 | 畢竟每個人無論在外貌、能力、優缺點等均各有不同。一方面的不足,並不代表整體比不上別人。好好發掘自己的優點,並讓其他人認識,是可以贏得別人的欣賞。 |
找出問題的癥結,積極解決 | 究竟問題的成因何在?出在自己身上,還是有其他原因?細心了解問題的成因,多參考其他人的看法,方能對症下藥,徹底處理問題。 |
避免鑽牛角尖 | 雖然認真面對問題是一件好事,但假若事事都過份執著,只從負面的角度思考,有時只會辛苦了自己。畢竟鑽牛角尖是最累人的一件事。嘗試從正面或多角度理解事情,或有助找到解決問題的出路。 |
改變自己不足之處 | 檢討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能夠改善的,努力改善,相信對自我形象的提昇及別人對你的觀感都有一定的改變。 |
尋求適當的協助 | 青少年有時連自己都未必了解究竟該如何面對,若遇到這方面的疑慮,可尋求老師或社工的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