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融資料館

《社交技能訓練手冊》理論基礎

作者: 東華三院徐展堂學校
最後更新: 27/05/2016

前言:多媒體電腦教材的優點是生動有趣,學生不但可以看到,更可以聽到學習內容,多方面接收學習訊息。以往,有關自閉症的本地多媒體電腦教材較少,東華三院徐展堂學校開發了一套《我們的社交技能故事 社交技能訓練手冊》,目的是透過多媒體電腦教材,教導自閉症學生學習社交技巧。來看看他們的分享!

 

背景

自閉症是一種發展障礙,患者會出現社交和溝通障礙。當他們與別人進行社交活動的時間,會有異常的行為表現。舉一個例子,當他們與人交談的時候,會不懂得體察別人的感受,也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情緒。在日常社交場合中,他們很多時候因聽不懂笑話和客套話而鬧出尷尬場面。

為了更有效教導自閉症學童學習社交技巧,本校資源教學組近年來以自閉症學童社交認知缺陷的理論為基礎,編寫了一系列教材,名為《我們的社交技能故事 社交技能訓練手冊》。內容包括評估、教學故事、練習紙及家校通訊等,並透過角色扮演及情境教學等學習活動來豐富學生的學習。

 

《我們的社交技能故事 社交技能訓練手冊》的理論基礎

要有效教導自閉症學童社交技能,我們需了解他們在社交認知上究竟出現了甚麼問題。現選取了三個理論來闡述自閉症學童面對的問題,從而帶引出系統訓練的方向。

  1. 中心聚合 (Central Coherence)

    中心聚合(Central Coherence)是指一般人在理解情境、文字或圖像時均能從所得的資料中提取重要的部分,然後建構成主題意義(Uta Frith,1989)。

    可是自閉症學童在這方面的能力卻有所缺損,他們往往過分專注圖像細緻的部分,而忽略了圖像的全貌。

  2. 執行功能 (Executive Function)

    有一些學者認為自閉症學童有執行功能失調的毛病 (Ozonoff ,1995)。所謂執行功能是指控制及執行一連串有計劃的活動以達到預設目標的能力,當中包括抽取資料、計劃及抑制反應、監察進度等過程。這意味著自閉症學童在接收外來的資訊後,在處理這些資料以作出恰當反應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這使自閉症學童在面對陌生情境時,茫茫然不知所措;或是在溝通時,說了一句後便不知如何應對。

  3. 心智理論 (Theory of Mind)

    心智理論是指推斷他人思維狀態的能力,並利用溝通過程所獲取的資料來預測他人的動向。

    簡單而言,若一個人能有系統地掌握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行為,便表示他懂得運用「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能有系統地掌握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行為,即是能理解自己與他人的心理狀態,包括情緒、信念、期望、意圖等,並能根據這些資料預測和解釋他人的行為 (黃玉華,2000)。研究發現自閉症的學童對於「自己」和「他人」的概念混淆不清,更無法代入別人的想法來預測其行為。

    學者認為這種認知上的缺陷可能是造成自閉症學童出現人際互動和語言溝通障礙的主因(Baron-Cohen, Leslie & Frith, 1985)。

    綜合以上闡述自閉症學童社交溝通障礙的理論,教師在教導有關學童時應留意以下原則:

    1. 把重點抽出,教導學童把注意力先集中在重點,並引導學童在類似的事物中找出類似要點;

    2. 將社交情境的資料有層次地表達,成一個溝通藍本,以協助他們認知和預測不同的社交情境,並輔助他們對不同社交情境作出適切的反應;

    3. 對於一些很基本的社交規則,需要先教導及解釋其背後的意義;

    4. 由於自閉症學童對同時處理語言及非語言的信息會感到困難,而他們對視覺的信息往往掌握得較好,所以在教導的過程中以圖片或文字作提示會有利訓練效果;

    5. 教師和家長在教導自閉症學童時,需先了解他們的需要、看事情的角度,從而改善其他人了解和顧及有關學童的獨特性。

    現發展的《我們的社交技能故事 社交技能訓練手冊》便是基於上述的教學原則來設計,希望藉著這一系列的教材來教導自閉症學童對一般社交情境的理解及應對,從而提昇他們的社交技能。

《我們的社交技能故事 社交技能訓練手冊》的內容

《社交技能訓練手冊》教材共有十個單元:

第一課 多謝、唔該

第二課 唔好意思

第三課 打招呼

第四課 適當地表達

第五課 買禮物

第六課 打擾別人

第七課 合宜距離

第八課 被取笑時的回應

第九課 貼題的分享

第十課 合適的話題

 

教學指引

每個單元主要分為:前後測試題目、主題故事、工作紙、活動練習、家長通訊和總結性社交故事。每一部份也緊密連繫著,希望能達到最佳教學效能。

  1. 前後測試題目

    教材內的每個單元均有特定的社交技能訓練目標,而每單元內的活動也配合著這特定的目標。除教學資料外,每一單元也附有評估部份,教師可利用作前、後測的評估工具,使教師能準確地測度學生在訓練前及後的分別。當教師使用前後測部份時,請記著不要告訴學童他們所回答的答案是否正確,只回應「唔」、「好」、「哦」等作為鼓勵便足夠了。因為如果學童知道自己的答案正確與否的話,他們便會知道部份題目的正確答案,這會影響後測的結果。除此之外,教師切勿把這部份應用在教學上,避免有關題目失去作為後測的效用。

  2. 有效運用主題故事作教材

    A. 個別化教學的準備

    每個自閉症學童的特質亦有所不同,有些喜歡使用電腦、有些較適合把故事製作成小冊子,讓學童一頁一頁的翻閱。因此,教師可把故事列印出來,填上顏色或過膠,然後在教材上加上適合學童所需要的提示,使教材更能適切個別學童的需要。

    在教學過程中可加上學童名字、相片或喜愛物品的圖咭等,使教材配合學童的喜好與需要。有關例子如下:

    • 把學童相片放在故事主角的位置上,把主角的名字改為學童姓名。

    • 可選用常到地方的相片,如戲院或超級市埸來加強故事內情境的描述。

    • 可用「告示貼」來覆蓋著某些圖或字,讓學童自行回答或表達。

    B. 作為小組或課堂授課的教材

    這些故事是小組授課的理想教材,透過這些故事讓學童和教師瞭解每個故事內的特定目標,提示方法與所需教學用具等,於小組裡由學生扮演不同角色、演繹故事情境,以提高組員的互動關係,改善社交技巧。

  3. 靈活利用有關工作紙及建議活動

    除了主題故事外,附設的工作紙及活動建議是用來鞏固主題概念,並希望學童透過練習而把有關概念類化到生活中相關的情境上。

    由於有自閉症/自閉症傾向的學童的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較弱,故建議在設計活動或在教學過程中可為他們提供以下協助與提示:

    • 身體語言,例如用手指出目標、點頭、搖頭等。

    • 溝通板

    • 視覺提示策略,例如把有關圖表、故事內的圖片配合溝通板來使用,或把故事/圖片張貼在課室內。

    • 錄影或錄音

  4. 角色扮演的重要

    角色扮演是指有人作簡單示範或重演所學的特定社交技巧,我們鼓勵教師在每個訓練單元內也加插角色扮演活動

    A. 角色扮演的目的:

    • 突顯重要目標技能

    • 協助學童分辨恰當與不恰當的社交表現

    • 讓學童有練習、深化與類化的機會

    B. 角色扮演的例子:

    • 兩位導師示範一些對話或反應,讓學生分辨導師所做的是否正確。

    • 一位導師與學生作對話練習,有需要的話,另一位導師可提示學生作恰當的回應。

    C. 不同種類的視覺提示

    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需要不同種類的視覺提示,這些提示包括圖片,實物或顏色標示等。例如在教導與人保持適當距離時,可用顏色貼紙或粉筆在地上作記號等。同時,導師也可模擬日常生活的不同情境作角色扮演。

  5. 家長通訊

    在訓練學童社交技能的過程中,家長的參與和配合是十分重要的。家長通訊部份除了交待訓練單元的主題、相關社交技能的具體判辨原則外,還加插了「建議活動」,指引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與學童重溫和練習所教要點。家長通訊的目標是希望透過家校合作來提升學童的技能和增加類化機會。

  6. 總結性社交故事

    每個單元除主題故事外,也附有一個總結性的社交故事,教師可視乎學生的能力和需要而編排教授這故事的次序。對於能力較強的學童,教師可以由這總結性故事開始,然後從單元中選取合適的教材來教授。這故事也可張貼在學童常見的地方,以作提示。對於能力稍遜的學生,教師可以用這個社交故事作總結來鞏固他們所學。

 

本文轉載自東華三院徐展堂學校《我們的社交技能故事 社交技能訓練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