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城於2000年成立,早年為優質教育基金資助項目,其後於2002年註冊成為政府全資擁有公司。教城致力成為具領導地位的學與教服務平台,鼓勵教師、學生及家長追求終身學習。旗下的「家長童學」網站為家長提供可靠的資源及高質素的服務,協助子女成長學習,並達至均衡及全人發展。



現今通訊科技發達,孩子輕易就能夠在網絡世界接收資訊和發表言論,資訊在短時間內就能廣泛轉載至其他平台。一旦有人惡意使用互聯網,將其用作欺凌工具,這種行為不但會對受害人造成心理負擔及情緒困擾,更可能會引致嚴重或悲劇性的後果。
家長可以如何防止孩子成為網絡欺凌的受害者?若孩子不幸成為受害者,家長又可怎樣提供支援及輔導?
不少人誤以為沒有在網絡世界公開身份,便可肆意作出虛假、侮辱或抹黑別人等不負責任的言論。家長應讓孩子明白互聯網等同現實世界,不論在網絡上或現實中都要有道德操守及社交禮儀。即使出於好奇、貪玩而發表不當言論,發表者同樣要承擔後果。
家長可跟孩子討論一些網絡欺凌的事例,讓孩子代入被欺凌者的感受,從而教導他們在傳送或轉發任何資訊前,須謹慎考慮資料有否罔顧他人感受。同時,家長亦應留意孩子在網上的表現及與人相處的態度是否合乎禮貌,教導他們應以尊重為原則交友。即使是旁觀者,轉載、分享及「讚好」網上資訊時宜先確定訊息真偽,並謹慎處理,以免誤墮網上欺凌的圈套,成為傷害受害者的一分子。
我們上網的瀏覽紀錄、上載過的資料、社交網絡上的留言,都會成為「數碼足印」,難以完全抹掉刪除。所以,家長要時刻提醒孩子避免在使用互聯網時提供個人資料,亦應避免將社交平台的帳戶設定為公開,讓陌生人均可瀏覽。
如果子女日常出現一些異常行為,包括在上網時悶悶不樂、於電話收到訊息時表現緊張,或是成績下滑、拒絕上學;甚至是心情低落、頻發惡夢、失眠,家長可主動向子女了解。家長在了解過程中需要代入子女的角色,肯定他們的感受才進一步紓解其情緒。家長要讓子女明白遭受欺凌並非他們的錯,遇上欺凌亦不應該啞忍。若事件嚴重,家長應與學校溝通,必要時將有關資料紀錄存檔,留待向校方或相關組織舉報時使用。
1. 總覽:【5S 數碼家長】想孩子學得好,首先自己做得到!
2. 【5S:Smart Use of Technology 精明使用】 子女與網絡成癮的距離
3. 【5S:Stay Safe Online 安全上網】如何得知孩子在網上被人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