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研究範疇包括家庭系統、兒童及青少年心理發展等。身為亞洲家庭研究小組成員,致力從多角度探討不同的家庭議題。


語言發展研究指出,家長說話的詞彙、句式和話題越豐富,孩子的語言能力和寫作水平越出色(Golden-Meadow et al., 2014)。親子共讀,正好提供了一個的媒介,讓孩子練習優秀的語言表達。家長不妨參考「對話式閱讀法」當中的「擴展內容」(expansion),增添孩子說話內容的複雜程度,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家長在故事內容作基礎,加入形容詞、副詞、圖畫描述等,豐富內容:
家長將故事裡的角色行為、情節發展等作出比較:
家長可以對孩子說:「故事中的小貓貓和小鳥兒都認為小松鼠既然肚子餓,就應該把松果吃掉。但小松鼠比小貓貓和小鳥兒堅持得多,始終都不肯吃掉松果,堅持親手把松果送到朋友家慶祝他生日。」(比較小松鼠和其他動物與別不同的地方。)
將故事內容,連繫到孩子過往或目前的生活經驗中:
家長可以對孩子說:
家長「拋磚引玉」,引導孩子開放討論,分享對故事中人物、情節或其他部的看法(柯華葳,2017):
家長可以對孩子說:
家長與孩子說故事時,多運用「加添」、「比較」、「連接」和「討論」等方法,當能有效地擴展內容,使孩子的語言能力越變越好。
插畫:流星
柯華葳(2017)。《教出閱讀力(2017年暢銷增修版)》,台北:親子天下。
Goldin-Meadow, S., Levine, S. C., Hedges, L. V., Huttenlocher, J., Raudenbush, S., & Small, S. (2014). New evidence about language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based on a longitudinal study: Hypotheses for interven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69, 588-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