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主閱讀學習由「聽故事」開始

父母普遍認同閱讀對兒童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在啟發兒童主動閱讀上,則摸不著頭腦。讓我們從文學家的身上學習,找出一條「必勝方程式」。

 

每位作家年幼時必然是個愛閱讀的孩子

在古時候的中外各地,皆沒有專為兒童而寫的圖書。兒童學習的啟蒙,主要來自長輩的口述故事。同時口述故事亦成為了一門民間藝術。說故事的人大多態度親切、風趣幽默、愛說笑話,情節演繹得出神入化、栩栩如生,也可以十分講究,教人聽得入神。 不少大文豪的童年時代,全賴身邊有位滿腦子故事的家人或長輩,經常跟他們「講故事」;他們從小喜歡故事,不知不覺間引起他們閱讀書籍的興趣,開始自行閱讀,博覽群書,繼而大量寫作,成為出色的作家。這條「必勝方程式」聽來容易辦得到,事實上卻難倒了不少現今的家長。

 

怎樣忙碌也別忘記跟孩子「講故事」

在二十一世紀,資訊科技發達,印刷業蓬勃發展,各式各樣實體書及電子書唾手可得。但是現代人生活忙碌,不少父母白白錯過了栽培孩子喜歡圖書的時機,沒有時間跟他們「講故事」,讓孩子們無法享受基本的「聽故事」的權利,怎叫孩子對故事產生興趣,愛上閱讀?筆者在幼教及小學20多年的工作經驗中,觀察到在沒有家長自小跟小孩子「講故事」的情況下,不少六、七歲天資聰穎的兒童,仍未能自行流暢地閱讀,實在十分可惜;有家長自小「講故事」的兒童,升讀小學後不久,大多便可自行流暢地閱讀,他們在課堂上的語言表達、聆聽能力表現、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以及回答或提問時表現的自信,又豈是一般沒機會「聽故事」的孩子所能及。

 

沒有小孩子不喜歡「聽故事」

小孩子天生愛「聽故事」。「聽故事」能讓他們初步接觸語文,產生對語文的好感,因而引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請父母們不要吝嗇自己的聲音、表情及動作,多跟子女「講故事」。事實上,「講故事」花費不多,故事書在圖書館、書局、網上或自行用生活故事創作也可。父母也可隨時隨地運用四周所得,集中在聲音、味道、 氣味、觸覺和說話上大搞新意思,生動地演繹故事,跟小孩子說自己喜歡的故事,簡簡單單便可以讓父母與孩子們在家樂透大半天,這不就是最佳的親子活動嗎?不喜歡搞「小動作」的家長,也可以「朗讀故事」。看著一頁又一頁精美的插圖,跟小孩子讀出故事一字一句,也不失為引導孩子喜愛閱讀的有效方法。

 

給子女自主閱讀的學習能力

很多我們認識的源遠流長的故事,例如《格林童話》,都是以口述故事方式流傳下來的。「講故事」和「朗讀故事」是父母引領孩子喜歡閱讀圖書的有效方法。在孩童時期如未能讓孩子們多「聽故事」,無法讓他們喜歡故事,享受當中樂趣,會扼殺他們自主閱讀學習能力,繼後漫長的十二年免費教育道路上,就苦了孩子,加重父母的辛勞!

筆者在加拿大擔任首席幼教老師及處理院園長時, 眼見小孩子們自幼習慣父母每天睡前跟他們講床邊故事,低年級的學童每天沒有什麼需要書寫的功課,唯一要做的便是閱讀圖書。就上述分析來看,非無道理。家長們就由今天開始,給子女從小擁有「聽故事」的機會,成為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位老師!

 

參考書目

Chambers, Aidan (1973). Introducing Books to Children. London: Heinemann.

Labadie, Meredith, Melissa Mosley Wetzel, and Rebecca Rogers (2012). "Opening Spaces for Critical Literacy: Introducing Books to Young Readers." Reading Teacher, 66(2): 117-27.

Pavonetti, Linda M. (2004). Children's Literature Remembered : Issues, Trends, and Favorite Books. Westport, Conn. ; London: Libraries Unlimited.

嚴吳嬋霞著:《魯迅與兒童》(香港:中華教育,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