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ure Data 保護資料】保護個人私隱,小心被看透!

 

保護自己和家人,小心網上透露過多個人資訊!

出門要用鑰匙鎖門,這個道理簡單易懂。進入數碼時代,個人私隱就像是你家門的鑰匙,需要穩妥地保護。不少科技罪案的受害者,並非被技巧高超的黑客攻擊,而是自己把「鑰匙」放在公眾場所中,任人取用。你和子女使用無線網絡、公共電腦及社交平台時,有沒有提防私隱陷阱呢?

 

生活案例

故事一 : 個人私隱

  

故事二 : 兒童私隱

  

 

在日常生活,你與孩子亦有機會遇到一些個人私隱及網絡危機,小編藉以下資訊提高大眾對個人及兒童私隱的保護意識。

 

本頁內容

1. 什麼是「個人私隱」?
2. 為什麼要保護私隱?
3. 私隱危機之一 : 資料外洩
4. 網上不露面,就沒有洩露私隱的危機?
5. 簡單小貼士

 

1. 什麼是「個人私隱」?

「個人私隱」是指該份資料可以直接或間接地,確認一名在世人士的身份,例如把姓名及指紋、電話、地址、性別和年齡等資料組合起來,也能辨認出一個人的身份。

 

2. 為什麼要保護「個人私隱」?

個人私隱就如家中的大門,用作保護屋內的家人和一切財物,若沒有適當地上鎖,便會招致不同程度的危險。因此,作為家長應先學懂保護個人私隱,時刻提高警覺,並適切教導孩子如何自我保護。

 

3. 私隱危機 : 資料外洩

私隱危機隨處可見,最常見的是資料外洩。個人資料外洩,有可能導致身份被盜用、網上欺凌或「起底」事件發生,甚至令孩子的朋友或家人受侵擾。

 

4. 網上不露面,就沒有洩露私隱的危機?

有些家長認為在網上匿名發言,可以暫時放下私隱,暢所欲言。家長,聽過「起底」一詞嗎?「起底」是指有心人透過你在網上留下的蛛絲馬跡,細心分析、收集,以作其他用途。在這個網絡時代,任何用戶的個人資料都可隨時被「起底」。

最簡單的「起底」方法,就是用搜索引擎(例如Google),輸入任何關於該用戶的個人資料,如網名或電郵地址,即可找到相關的網站。就算用戶非常小心,有心的網民也可透過一些蛛絲馬跡找到用戶的個人資料,例如從自貼照片中分析其經常出沒的地點、家庭成員、職業等等。除此以外,還有許多常見的「起底」方法,包括利用黑客軟件、商業軟件的漏洞等等,在本專欄後期文章再深入和大家探討。

要處理私隱危機,家長可由淺入深地學會保護個人資料,第一步可先留意在社交媒體中發佈的內容有沒有透露自己和別人的私隱。

 

5. 簡單小貼士

1. 注意網站的私隱權聲明。
2. 不要說出或發布任何可辨識自己或導致日後尷尬的資料,例如姓名或住址。
3. 在社交媒體發佈內容之前,想一想內容有沒有透露自己或別人的私隱,特別是自己或他人的孩子的資料。
4. 不要盲目跟隨他人的做法。其他人在這網站上正在做什麼事,不代表你就要跟著做。
5. 識別可信賴的網頁。第一步可留意網站的網址結尾,例如’edu’作為結尾的網站代表由教育局註冊的、各大院校提供的網站;’gov’是政府機構提供網站;而’org’作結尾的網站代表由非牟利機構營運。第二步可留意網站的最新更新日期。最後,需找出誰是網站的營運者,可信賴的網頁應由可靠的營運者提供。
6. 如非使用可信賴的網頁,避免向網頁提供任何個人資料。
7. 傳送個人資料時需加密,或使用可信賴的軟件。

 

 

【5S 數碼家長】系列

1. 總覽:【5S 數碼家長】想孩子學得好,首先自己做得到!

2. 【5S:Smart Use of Technology 精明使用】 子女與網絡成癮的距離

3. 【5S:Stay Safe Online 安全上網】如何得知孩子在網上被人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