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童學
學前階段 小學階段 中學階段

培育正面孩子,促進堅韌成長(P.R.I.S.M.)(五)

作者: 張溢明 最後更新: 13/04/2018

 

M:培育內在動機;支持持續成長(Motivate intrinsically for continuous growth)

相對於別人的鼓勵,家長當然想孩子擁有自發的力量,努力持續學習,面對挑戰而不輕言放棄。家長如想培養孩子持續進步的動機,可參考心理學家所指的「自決理論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從「C.A.R.」三點出發 (Grolnick, Deci & Ryan, 1997):

C:Competence(能力感)

  • 孩子喜歡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實乃人之常情。成功感可推動孩子持續努力向前;相反,三番五次的失敗會讓人洩氣,最終只會放棄。家長的角色,在於為孩子提供適度的挑戰丶支持和幫助,好讓孩子有更大機會成功,並引導孩子思考「還欠甚麼才成功」,培養一種成長的心態(Dweck, 2006)。

A:Autonomy(自主感)

  • 自主的意思,是指孩子有權參與決定自己進行的活動。家長為孩子訂定日常生活和學習活動時,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我希望參與甚麼課外活動?」「我何時可以玩?」「我可以晚一點睡覺嗎?」孩子有份參與決定,會感到更大動機遵循要求。

R:Relatedness(關係感)

  • 雖然自主的感覺重要,但總有家長不能輕易與孩子妥協的時候。這時家長須要作出明確的要求和堅定的指示。要知道,「管教」與「自主」不一定是對立的,良好的關係能讓孩子演繹父母的指示為「關懷」而非「管束」,也較容易接受和內化家長的要求。

 

孩子有清晰的目標、內在的動機,並相信自己能不斷地成長進步,當能變得堅韌強大、不屈不撓!

Competence(能力感), Autonomy(自主感), Relatedness(關係感)

 

文獻出處

Dweck, C. (2006).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New York: Random House.

Grolnick, W.S., Deci, E.L., & Ryan, R.M. (1997). Internalization within the family: The self determination perspective. In J.E. Grusec & L. Kuczynski (Eds.), Parenting and children’s internalization of values: A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theory (pp. 135-161). New York: Wiley.

 

作者簡介
張溢明
張溢明

保良局社會服務部教育心理學家。致力支援及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如自閉症、過度活躍症及發展遲緩等,亦為學校課程發展及教師訓練作顧問,並擔任教育局教師培訓講座主講。現為自閉症人士福利促進會(義務)副主席。

關鍵字詞: 正面 |正向 |學習動機 |促進學習 |自決理論 |自主

相關機構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