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家長都很關心孩子的「智能發展」,而智能到底是什麼?這並不是容易解答的問題。
大部分心理學家都同意「智能」包括:學習、處理資料、記憶、應付環境、感知、注意力、抽象思考、判斷等能力。有一些心理學家認為,「智能」還包括:認識自我,社交等其他方面的能力。
然而,家長必須明白: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他們的發展速度和方式跟其他孩子都不同,即使同一個孩子,他在各方面發展的速度亦不一樣。
家長為什麼要認識智能發展?
- 讓自己對孩子可以有合理的期望,但避免期望過高或過低。
- 讓自己對孩子的行為和動機有較準確的理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誤解。
- 讓自己可以在適當時候,為孩子提供適當的活動、指示、教導及鼓勵,讓他們發展所長。
- 讓自己可及早找出孩子的特殊教育需要,儘快尋找專業支援,讓孩子及早接受適當的教導及輔助。
孩子的發展階段如何劃分?
初生至兩歲
- 這階段的嬰兒發展迅速,數月間表現便完全不同,這段期間的智能發展,主要是透過感官和肌肉活動去認識四周的事物,例如:將玩具放進口內,搖動或推動玩具。
- 在這階段,嬰兒會模仿他人的動作或面部表情,嬰兒亦學習物件的恆存概念 (object permanence),明白見不到的物件也存在的道理。
兩歲至六歲
- 隨著語言的發展,這階段的幼童開始發展抽象思維,建立形狀、多少、大小、長短、顏色、分類等概念,但這些概念仍未十分穩固,容易被外表影響,舉例來說:將一條香腸分為兩段,孩子會以為自己有兩條香腸而十分高興。
- 孩子在這階段比較自我中心,未能完全明白別人對事物的看法可能與自己不同。
六歲至十二歲
- 孩子開始明白事物的定律、例如:增加的相反是減少,也開始發展歸納(總結經驗得出定律)的技巧。
- 在這階段,孩子的思考仍以實物為根據,對於未接觸或太抽象的事物,理解方面仍有困難。
十二歲以後
- 這階段的青少年人具備抽象思考能力,例如 : 假設、推理、辯證、分析等能力。
- 思想內容亦不再局限於親身經歷的事物,可以超越時空限制。
資料來源:
教育統籌局家長教育推行小組
註:「教育統籌局家長教育推行小組」現名為「教育局家校合作組」
原文出版日期:2005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