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童學
學前階段 小學階段 中學階段

如何處理鑽牛角尖的思想

作者: 黃宗保 最後更新: 02/05/2014

我們每一個人對事情的看法都受著個人的經歷所影響,而形成了個人的思想模式。例如:要考第一才是成功及有用的人,否則便是無用。不可以出錯,出錯便是失敗,使自己形成很大壓力。如果這種情況長此下去,我們可能會形成追求完美的思想模式。如果我們的想法走了極端化,便可能成為鑽牛角尖的思想。例如:每年會考都有非常多會考生零分,這也可能是考不得好成績,不如放棄的心態。這亦是兩極的思想,一定要做到最好,否則便不去做。

貝克 (Beck) 的認知治療理論,正好指出抑鬱症患者對自己、世界及未來的看法都十分負面。他們擁有思想陷阱、不良的思想規條及核心信念。今次文章內容集中介紹「如何處理鑽牛角尖的思想」,亦即是思想陷阱的處理方法。

思想陷阱是個人在面對壓力時出現的即時想法,較為常見的有以下九種。

思想陷阱

(參考黃富強博士,2005「走出抑鬱的深谷-『認知治療』自學/輔助手冊」)

首先,我們要認識清楚自己的思想模式,那些思想陷阱是經常出現的,然後運用「五常法」,走出思想陷阱。

我們可以透過「情緒溫度計」練習,留意自己的情緒起伏。練習就如為自己每天量度體溫,而這「情緒溫度計」的分數是由0至10分,0分表示情緒非常差,10分表示情緒非常好。每天給予自己情緒分數,認清那個指數是自己情緒失控的警戒線。

當你的情緒已到情緒失控的警戒線,你需要透過運用「五常法」,讓你可以避免跌入思想陷阱或鑽牛角尖之中。

「五常法」-是協助我們建立正面思維及走出思想陷阱的方法。這五種方法並不一定要跟次序運用,你更可以為自己度身訂造合適你的「五常法」。

 

第一法:常留意身體的警告訊號

當我們情緒開始波動時,身體會出現不同的警告訊號,例如:心跳加速、呼吸不暢順、口乾、面紅耳熱、肌肉繃緊、背痛、頸梗膊痛、頭痛、頭暈、手震、手心冒汗、胃部不適、食慾不振、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這些警告訊號是提醒我們已到了警戒線,我們需要避免跌入思想陷阱或鑽牛角尖之中。

 

第二法:常喚停負面思想-腦袋停一停

當我們腦海中出現負面思想時,我們容易越鑽越深入牛角尖。此時我們需要提醒自己要立即停止所有負面的想法。我們可以嘗試飲杯水、深呼吸或做一些放鬆的練習等,讓自己負面的想法停下來。亦可以運用以下的說話提醒自己:「停一停,千萬不要鑽牛角尖!」、「停下來!不要將事情看得這麼悲觀!」。停下來後,亦需要運用「五常法」其他方法配合,使自己走出思想陷阱。

 

第三法:常自我反問

透過反問來幫助自己從不同的觀點與角度去看問題,走出思想陷阱。

自我反問

(參考黃富強博士,2005「走出抑鬱的深谷-『認知治療』自學/輔助手冊」)

你可以為自己的思想陷阱設計合適的反問句,讓你對事件有新的觀點與新的角度,建立正向思維。

 

第四法:常分散注意力

當我們鑽牛角尖的時候,會集中於負面的想法中。要避免跌入其中,除了要喚停負面的思想,更要幫自己分散對負面的注意力,去做一些對自己情緒有益的行動,例如:外出逛街、購物、洗澡、看書、聽音樂、看電視、找人傾訴等。

 

第五法:常備聰明咭

一些金石良言、名人雋語或人生金句,都是一些正面的提醒。我們可以製作成聰明咭,可以張貼在自己容易看到的地方,或放在錢包之中,有需要時提醒自己,不要再鑽牛角尖了。例如:「有生命,就有希望!」、「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我們現有的思想模式是經過多年來建立而成,實在並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是需要我們多加練習,循序漸進才可以建立正面的思想模式。如你對認知治療想有進一步的認識,你可以與社工、輔導員或臨床心理學家尋求適切的輔導。

 

如何處理鑽牛角尖的思想

原載於
《愛協通訊》2008年一月通訊
基督教愛協團契,2008)

原文出版日期:2008年5月8日

 

作者簡介

關鍵字詞: 情緒健康 |情緒管理 |壓力 |五常法 |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