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禁毒處公布數字,2019年21歲以下青少年吸食大麻人數比2018年升了48%。 這個趨勢可能與近年一些海外國家,例如加拿大將大麻合法化有關,令到不少人低估了大麻的禍害。而今年僅在1-10月,涉及大麻毒品案件被警方的拘捕青少年(10至20歲)人數有155人,與去年2019年同期增加了154%(+94人)。
除此之外,青少年因涉及毒品案件被警方拘捕的人數也有上升趨勢,在今年1 - 10月因涉及毒品案件被捕的青少年為390人,升了104% (+199人)。當中不少青少年報稱為學生,數字為84人,上升171% (+53人) 。
踏入資訊年代,互聯網及社交媒體的使用十分普及,令使用者可以很輕易接觸到網上世界不同的社交圈子。而毒販也會利用社交媒體的功能作為販毒的媒介和工具,把毒品資訊,尤其是大麻,放到社交媒體上,包括Instagram, Facebook, Telegram等等,令青少年比以前更易接觸到毒販及取得毒品,情況令人擔憂。
為了容易被買家搜尋,毒品賣家會在帖子內包含有關大麻的關鍵字。有社交媒體帳戶甚至於簡介欄目寫上「新貨上架」等字樣。
賣家亦會張貼或在個人頁面附上不同通訊軟件的聯絡方法。Telegram, Wechat, Line, Whatsapp 等,都是毒販常用來與買家通訊的軟件。各位父母可多加留意子女在網上的行為及他們在社交平台與什麼人聯繫,尤其當他們使用一些流行的毒品術語時,要更加留心!
通訊軟件Telegram也有不少與大麻有關的頻道,賣家會利用這些頻道與買家接觸,甚至明碼實價進行兜售,令頻道成為販毒平台。
頻道內亦會有人組群一起吸食大麻,並會用‘smoke’, ‘chill’等字眼形容大麻吸食行為。
除了Instagram,Telegram和Facebook,一些本地網上論壇也可以找到與大麻有關的言論及分享。
為了向青少年推廣大麻,一些大麻群組會用受歡迎卡通人物放到社交媒體上,吸引青少年注意。
捲煙是吸食大麻的常見方法,吸食者多數會用研磨器將大麻磨碎,然後用捲煙紙把大麻捲成煙吸食。
用電子煙吸食大麻是近期新興的方法,吸食者會把大麻油放入電子煙中,汽化吸食。
用水煙筒吸食大麻也是吸食大麻的方法,水煙筒可以有不同的顏色、大小和形狀。
家長可多加留意子女有否吸食大麻的徵狀。吸食大麻後的即時症狀包括:身上有濃烈的奇怪氣味、神情呆滯、無故傻笑、及眼睛帶有紅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