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校報

撒哈拉的故事

精選系列: 小校友地形探險記 作者: 潔文 最後更新: 07/08/2018

撒哈拉、駱駝、仙人掌、海市蜃樓……看到這些「關鍵詞」,你猜到「小校友地形探險記」的最後一站是哪兒了嗎?沒錯,就是沙漠了!

沙漠?荒漠?

沙漠的全名是「沙質荒漠(erg)」,是「荒漠(desert)」的一種。原來,只要是降水量極少、地球表面生物生存和活動稀少的地區,都可稱為「荒漠」。大部分荒漠的每年平均降水量都少於250毫米;相比起來,香港在最多雨的六月,平均月降雨量已超過450毫米,可想而知荒漠地區有多乾旱!

 

沙漠是最為人熟知的荒漠。

 

根據不同特徵,荒漠可以有不同分類。以地面表層物質來看,表面是沙的是「沙漠」,表面是裸露岩石的則是「岩漠」。若以氣候來分,世上最大的荒漠南極洲是長年冰天雪地的「寒漠」;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則屬「熱荒漠」,它同時是世上最大的沙漠,在「荒漠面積排行榜」位列季軍,居於南極和北極之後。除了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和戈壁沙漠也是世界知名的廣闊荒漠。

礫漠的表面主要是礫石和碎石。

移動沙丘的奇景

沙漠的主要土壤成分是沙。沙粒既輕又小,風吹過時就容易堆積起來,形成幾米甚至數十米高的沙丘,撒哈拉的沙丘更可高達300米!這些沙丘每每延綿以公里計,大多數會因風吹而不斷移動,因此稱為移動沙丘或活沙丘,有時更會淹沒耕地和房屋,威力不可少覷;另一些沙丘處於背風或有植物生長的地方,固定在一個地點,稱為定沙丘或死沙丘。

 

大風吹時,沙漠的沙揚起,能見度會變得非常低。

 

沙漠常見的新月形沙丘。

 

遊人騎着駱駝,越過廣濶的沙漠。

酷熱的日、嚴寒的夜

沙漠氣候乾燥,多數是晴天,上空大部分時間都沒有雲遮蓋,因此陽光可直接、大量照射到地上。沙漠的沙粒吸熱快、散熱也快,因此日間大量吸收太陽的熱力,氣溫可以高達攝氏50度;到晚上,太陽的熱量快速釋放到空氣中,沙漠表面急劇降溫,氣溫可以低至攝氏零度以下。

美麗的沙漠夜空。

沙漠生物的存活本領

沙漠乾燥、雨量少、日夜溫差大,生存環境惡劣。無論動植物,都要各施各法適應環境,才能在沙漠存活。例如仙人掌的葉子退化成短而小的刺,以減少水分流失;美洲沙漠的角響尾蛇,懂得「側繞行進」的獨特本領,可以向橫移動,避免在沙丘上滑倒;至於沙漠最著名的動物──駱駝,就擁有厚厚的皮毛隔絕陽光的熱力,在炎熱的天氣也幾乎不流汗,而且可以長時間不喝水,靠身體內儲存的水分存活。

 

仙人掌屬多肉植物,是保存水分的能手。

 

駱駝擁有在沙漠存活的獨特本領。

奇妙地形,奇妙生命

小校友走過了高山低谷、河流湖泊、冰川海洋、平原濕地,探索過地球的種種奇妙地形,不同的自然環境孕育着各種奇妙生命,我們怎能不好好保護這奇妙的地球呢?

作者簡介
潔文
潔文

熱心服務的模範生,既是班長,也是校園電視台主播。為人冷靜、開朗、率直,喜歡唱歌跳舞,以及一切與文化藝術有關的事。

關鍵字詞: 沙漠 |荒漠 |駱駝 |仙人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