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校報

颱風的另類奇觀

作者: 羅渣 最後更新: 10/09/2019

每年5月開始,太平洋陸續有颱風形成及經過香港,帶來風暴及驟雨。颱風是自然形成的天氣現象,其風速及形狀大小受環境影響,偶然還會有特別的颱風景象出現!

雙颱風

 

藤原效應

當兩個颱風氣旋相距少於2000公里時,颱風可能會受另一個颱風的氣旋影響,發生相互作用,改變移動方向,稱為「藤原效應」。氣旋在過程中受影響,變得不穩定,因此當出現雙颱風時,颱風的移動路徑較難預測。

▲2017年大西洋在短時間內相繼出現的颱風卡蒂婭(Katia)、艾爾瑪(Irma)和何塞(Jose),因為相距近而出現「藤原效應」,氣旋彼此受到影響。

 

▲北半球形成的雙颱風會環繞彼此間的中心點逆時針轉動。(南半球形成的颱風則會以順時針方向轉動)

 

▲當兩個颱風相距不足500公里時,較弱的颱風有可能被捲入至較強的颱風環流內。

 

▲較弱的颱風結構受到較強颱風破壞並減弱消散,也有微小可能會合併成更大的颱風。

 

特殊的風眼

踏入夏天,由於氣溫上升,海面水汽加速蒸發。水汽凝結時會產生的大量能量聚集,再加上海面水汽的補充能量,就會形成風速高的熱帶氣旋,也就是颱風。

空氣持續捲入氣旋內並圍繞中心旋轉,產生的強大風力會令中心風速較高,外來空氣無法接近中心點,所以中心點會出現無雲地區,稱為風眼,圍繞中心附近上升的氣流則形成漏斗形雲牆。

 

雙風眼的產生

從海面上捲入的都是濕熱空氣,而一旦有乾空氣捲入,原本包圍中心風眼的內眼牆,水汽供應會遭到中斷,進而產生另一個外眼牆。

▲外眼牆出現後,內眼牆缺乏水汽補充,會漸漸減弱消失,被外眼牆向內收縮取代。

 

雙風眼

 

▲一般颱風只有一個風眼,而一些強大的颱風偶然會出現雙風眼現象,不過不會維持很久。因為內外眼牆不能共存,外眼壁會融合並取代內眼牆;一旦取代失敗,颱風的結構也會受到破壞,變成沒有風眼的雲捲風眼結構。

 

本文由《兒童的科學》提供。

作者簡介
羅渣
羅渣

整日到處跑的學生王子,頭腦敏捷,充滿想像力,沒有甚麼學科能難到他。熱愛冒險,對任何事物都有好奇探究的心。好動得很,喜歡到處遊歷和結交新朋友。

關鍵字詞: 颱風 |風暴 |天氣現象 |風眼 |夏天 |太平洋 |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