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校報

大嶼山:鄉郊風光與城市發展

精選系列: 小校友遊香港 作者: 木頭 最後更新: 03/12/2015

大嶼山位於香港西南面,面積約有147平方公里,比香港島大84%,是香港境內最大的島嶼。大嶼山擁有香港第二及第三高的山嶺鳳凰山和大東山,島上超過一半土地屬於郊野公園範圍,其中南大嶼郊野公園更是全港最大的郊野公園;而穿越南北大嶼郊野公園的鳳凰徑,則是全港第三長的遠足徑,沿途風光處處,是熱門的行山路線之一。

大嶼山的「嶼」字,是「小島」的意思,廣東話的正確讀音本是「罪」。大嶼山一直讀作「大漁山」,有說是為了趨吉避凶才「有邊讀邊」,捨棄「唔好意頭」的「大罪山」;不過,也有可能是官府有官府的寫法、平民有平民的叫法──該地過去一直稱為「大崳山」、「大魚山」、「大漁山」等,直至清朝才確定以大嶼山為正式名字。

大嶼山 Lantau Island

 

昔日的鄉郊風光

大嶼山雖然佔了離島區的絕大部分,但並非整個島都屬於離島區,東北部的青洲仔、竹篙灣、陰澳和香港迪士尼樂園園區等其實隸屬荃灣區。

由於過往遠離市區,沒有陸路交通,出入必須轉駁渡輪和街渡,大嶼山在1990年代以前仍維持鄉郊原貌,人煙稀少,土地大多未開發。位於鳳凰山腰的昂坪建有寶蓮禪寺,雖有遊人前來參拜,還是清靜之地。而西北面的水鄉大澳風光秀麗,不少漁民住在高架於水道上的棚屋裡,保存了香港早期的漁村風貌。

位於大嶼山東岸、設有定期渡輪以及公眾碼頭的梅窩曾是島上往來市區的唯一通道,無論前往昂坪、貝澳抑或大澳,都必須先從水路抵達梅窩。因碼頭鄰近銀礦灣泳灘,加上當時島上的巴士路線幾乎全以梅窩為總站,每逢假日,許多前來大嶼山郊遊和渡假的人都會來到這裡,熱鬧非常。

Tai O

Tai O, Hong Kong by Wing1990hk CC-BY

 

Po Lin Monastery

Po Lin Monastery by Minghong CC-BY-SA

 

北大嶼山新市鎮

大嶼山的市鎮發展和建設始於1990年代。因應香港國際機場遷移至赤鱲角的計劃,大嶼山北部必須進行連串大規模的配套工程,以迎接大幅增加的交通流量。青嶼幹線於1997年5月通車,可算是大嶼山的發展里程碑。透過汲水門大橋和青馬大橋的建造,這座孤立的大島終於跨過海峽,以道路接通了香港市區

香港早於1973年開始在新界發展大規模的新市鎮,以配合因急速經濟發展而出現的土地需求,紓緩市區的人口壓力。第一代新市鎮是荃灣、沙田和屯門,規劃時以自給自足為目標,期望能在房屋、就業、教育、康樂及其他社區設施各方面都滿足到居民的基本需要,故大多設有工業區,以提供就業機會。隨著香港社會發展重心由工業轉至商業,天水圍等較近期的新市鎮則以提供居住單位為主。

「北大嶼山新市鎮」是香港第九個新市鎮,規劃時包括了東涌和大蠔兩個部分,不過目前發展只集中於東涌,所以這處又叫做東涌新市鎮。東涌的發展是以機場支援社區為目標,興建了一幢多層商業辦公暨酒店大樓,各種公共設施如警署、消防局、救護站和碼頭等,以及為數不少的住宅樓宇,近年人口迅速增長。

由深井望向汲水門大橋

由深井望向汲水門大橋 by 圍棋一級 CC-BY-SA

 

Tung Chung overlook

Tung Chung overlook by Dennis Y.C. Wong CC-BY-SA

 

未來發展

因為完善的公路和鐵路系統,東涌新市鎮現已取代梅窩成為大嶼山的交通樞紐。除了市鎮正在高速發展,島上各處亦在時代巨輪的步伐下一一開發,多個旅遊景點如昂坪360纜車系統、天壇大佛、心經簡林等相繼落成,吸引了大量遊人。

政府現正計劃及進行下一階段的大嶼山發展,包括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機場第三條跑道、東大嶼都會(人工島)、擴建東涌新市鎮以及多項填海工程。雖然政府認為開發土地是必需的,但也有不少保育團體和市民對這些計劃感到憂慮,認為會影響環境生態的平衡,損害可能比利益更多。

想一想

  • 面對不斷的城市發展,如何可以保留地方原本的特色?
  • 如果發展就等於進步,等於令生活更好,為甚麼會有人反對?
  • 怎麼樣的生活才算是更好呢?
  • 發展和保育要如何取得平衡?

 

小校友遊大嶼山

插畫:羅強

 

作者簡介
木頭
木頭

不多話,性格比較慢熱,但待朋友很好。愛塗鴉,喜歡動漫畫和電子遊戲,還喜歡一切神秘的東西。

關鍵字詞: 香港 |新界 |離島區 |荃灣區 |大嶼山 |梅窩 |昂坪 |大澳 |東涌 |赤鱲角 |機場 |新市鎮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