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校報

長洲:尋找傳統風俗的緣起

精選系列: 小校友遊香港 作者: 木頭 最後更新: 21/09/2020

長洲位處大嶼山東南面,面積約2.3平方公里,在離島區中排名第五,比蒲台島還細,但「人氣」卻遠遠拋離不足一百人居住的蒲台島:根據2011年的人口普查,長洲約有2.3萬名居民,是離島區最人煙稠密的島嶼。

因為形狀有點像「啞鈴」,長洲曾有「啞鈴島」之稱。長洲的南部與北部較為闊大,中部窄而長,地理學上屬於連島沙洲──原本是兩個小島,經過千萬年的季候風和海浪影響、沙石沉積,才逐漸在島嶼之間形成陸地,將兩個島連接起來,成為現今的樣子。

因為四面環海、遠離市區,長洲昔日的主要產業是捕漁業,一度是島上的經濟命脈,更帶旺了相關的造船業,以及鹹魚、蝦膏等食品加工業。隨著社會發展,投身傳統漁業的人口逐漸下降,旅遊業在1970年代興起,近年更成為長洲的主要經濟來源。

長洲 Cheung Chau

 

海盜遺蹟:張保仔洞

要數長洲最著名的景點,可能就是張保仔洞。香港曾有海盜出沒的記錄。清朝嘉慶年間,張保仔是廣東沿海勢力龐大的海盜集團首領,據估計全盛時期有600艘海盜船和數萬部眾,連官兵都要畏懼他幾分。張保仔的劫掠對象主要是官船和外國貨船,相傳他愛護平民,嚴禁部下滋擾欺壓貧民和漁戶,所以民間流傳張保仔是劫富濟貧的俠盜。

香港有多個與張保仔有關的遺蹟,其中以長洲張保仔洞最為聞名。這個僅容一人通過的天然洞穴位於長洲西南部,洞的兩端各有出口,但因光線無法照進去,洞內仍是非常漆黑。傳說這個長約88米、凹凸不平的狹窄洞穴是張保仔其中一處藏寶地點,多年來也有不少人慕名前來探險一番。

張保仔洞其中一個入口。

Cheung Po Tsai Cave 1 by Minghong CC-BY-SA

 

長洲石刻與界石

張保仔洞的傳說色彩濃厚,難以辨證真偽,不過長洲還是有真正的歷史古蹟。位於東灣和觀音灣之間的山坡下,有一處法定古蹟:長洲石刻。這一組有著曲線紋飾的巨石,是地質學家在1970年發現的,石刻確實屬於哪個年代已無法考證,只能從日漸風化的紋飾圖案推斷,可能是公元前十四世紀的遺蹟。

長洲石刻是香港法定古蹟。

Cheung Chau Rock Carving by Minghong CC-BY-SA

 

此外,就像香港島太平山上有着劃分城市邊界的維多利亞城界碑,長洲島上也有過將該島劃分作南北兩部分的長洲界石。為了在長洲南部發展出專供外籍人士享用的高尚住宅區,1919年香港政府曾頒下法令,規定本地居民若要在界石以南居住,必須先向政府申請。這項帶種族歧視色彩的政策,最終在1946年獲立法局通過取消,而當年劃分邊界的石,至今還有十塊可以找到。雖然政府未有將界石當作需要保護的古蹟,但它們站在長洲上經歷了幾十年的日灑雨淋,也是很有歷史價值的東西。若你到長洲去遊玩,不妨留意一下界石所在的位置。

 

太平清醮的緣起

長洲有不少旅遊點都跟昔日的漁村背景有關。例如天后廟,就是漁民祈求風調雨順、漁獲豐收的地方。在民間信仰中,天后在海難中救人無數,所以漁民聚居的地方不少都有天后廟,單單長洲島上就有四所天后古廟,分別位於北社、南氹、大石口和西灣。

北社街上的北帝廟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正門橫匾上寫有「玉虛宮」大字,是島上另一著名廟宇。廟內主要供奉北帝,即是道教中統理北方、所有水族和水上事物的神祇玄天上帝。相傳乾隆年間,島上發生嚴重瘟疫,居民延請高僧設壇拜祭,並捧北帝神像遊行,瘟疫才告平息。此後,長洲一直保留傳統,每年在農曆四月初舉行名為「太平清醮」的大型節慶活動。

太平清醮中的「醮」字,是「醮會」的意思,即祭祀活動。傳統的譙日並不固定,而是由負責的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每年向北帝問卜擇日。2001年的問卜結果是農曆四月初八,適逢佛誕公眾假期,值理會再向北帝問卜,請求將譙日永遠定在四月初八。在卜出北帝首肯的結果後,自此太平清醮才會與佛誕同日發生,其實兩者在傳統上並沒有關係。

長洲北帝廟是香港最具規模的北帝廟。

Cheung Chau Pak Tei Temple and stone lions by Hauwah CC-BY-SA

 

飄色巡遊與搶包山

飄色會景巡遊」是太平清醮節期中的重頭戲。最初的巡遊只是由居民高舉神龕在島上主要街道走一圈,代表居民獲得神祇的祝福庇蔭。1930年代開始在巡遊中引入「飄色」表演:安排小孩裝扮成古今人物或傳說角色,站在不同主題的附有支架的手推花車上,穿梭長洲大街小巷,好不熱鬧。

太平清醮又稱為「包山節」。飄色巡遊結束當晚,北帝廟前會搭建起由竹棚搭成、掛滿平安包的「包山」。過往不少居民會參與傳統的「搶包山」活動:在子夜時分爬上包山,盡力搶奪平安包,祈求來年為全家人帶來好運。傳統觀念認為,搶到越多和越高的包子,將可獲得越多的福氣,於是參加者都會一窩蜂的你推我擠,場面混亂。

雖然搶包山甚有特色,但因1978年發生了包山倒塌的嚴重意外,廿多人因而受傷,搶包山自此被香港政府禁止進行。直至2005年,政府重新舉辦搶包山,改以比賽形式進行,限制參與人數,又安排工程師參與設計比賽用的包山結構,確保活動能安全進行。

太平清醮漸漸變成以吸引遊客為目標的節慶廟會項目。

Cheung Chau Bun Festival 2010 by Chong Fat CC-BY-SA

 

尊重傳統 將心比心

雖然搶包山終於重新舉辦,更連同整個太平清醮活動,於2011年獲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長洲居民和學者都批評,新的搶包山活動已變質成為體育競技項目,失去了文化風俗傳統的原本意義。

事實上,今日的太平清醮已越來越商業化。昔日打醮期間,居民必需齋戒和禁止殺生,島上可以完全不提供任何肉類食品,連世界級的快餐連鎖店麥當勞也會尊重當地傳統,長洲分店在太平清醮期間只會出售特別設計的素漢堡。但隨著旅遊業的大肆發展,近年開始有食肆在遊人要求下不理齋戒習俗,在節期間出售其他食品,引起當地人的非議。早前網上更流傳有長洲居民對過多遊客到訪,擾亂其生活秩序感到不滿。也許,我們作為充滿好奇心的旅人,應當時刻提醒自己:無論去到哪裡遊玩,都要將心比心,注意當地居民的風俗習慣和需要,尊重該處的傳統,將對當地人的騷擾減到最低。

小校友遊長洲

插畫:羅強

 

作者簡介
木頭
木頭

不多話,性格比較慢熱,但待朋友很好。愛塗鴉,喜歡動漫畫和電子遊戲,還喜歡一切神秘的東西。

關鍵字詞: 香港 |離島區 |長洲 |傳統 |民間習俗 |太平清醮 |飄色 |搶包山 |佛誕 |張保仔洞 |歷史 |地理 |連島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