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潑自信、耐性有限的行動派,甚麼都敢嘗試。擅長各類運動,特別喜歡踢足球。修習中外武術,包括跆拳道。
向即棄塑膠說不!
最近超強颱風山竹來襲,無數海洋垃圾湧至沿海地區。眼見被丟棄十多年的塑膠製品「重返陸地」,我們又有何反思?
膠樽、膠餐具、發泡膠飯盒等即棄品充斥我們的日常生活,這些用完即棄的塑膠製品有部份會沖入雨水渠或溪流再流進大海,變成海洋垃圾。這些垃圾除了影響觀感外,更嚴重威脅海洋生態,最終為人類帶來不可逆轉的遺害。研究指出,有一半以上的海龜曾誤吞塑膠,而九成以上的海鳥肚子中,都能夠找到大大小小的塑料。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於2016年的調查結果顯示,香港的海洋垃圾當中有七成半為即棄塑膠製品,主要源自本地。雖然近年香港政府和部份市民已開始關注海洋垃圾對生態的影響,但事實上本港偏遠海岸、海蝕洞和海床等範圍仍存在大量垃圾未被徹底清理,解決海洋垃圾問題刻不容緩。要緩和塑膠污染,需要政府、商界、市民各界攜手合作,身為地球村的一員,我們也可以一同為地球的未來努力,立即行動:
1) 選擇可生物降解或循環再造的物料代替塑膠
當情況許可時,盡量選擇可生物降解或循環再造的物料以代替塑膠。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選擇可生物降解的牙線而不是尼龍牙線、多使用木梳子和木衣夾、棉手巾和穿著全棉衣服等。
2) 避免使用即棄物品
避免使用即棄物品如膠飲管、購物袋、塑膠水樽和即棄餐具等,我們短短幾分鐘的方便,對地球的傷害卻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3) 以玻璃容器取代塑膠容器
不再用塑膠容器儲存食物,我們可用穩定性更高,且不會排出有毒物質的玻璃容器作替代。
4) 避免使用含微膠粒的肥皂及化妝品
若肥皂及化妝品容器上標明聚乙烯 (polyethylene/ PE)、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或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都顯示出該製品含有塑膠,我們應避免使用。
5) 購買沒有包裝的商品
購買沒有包裝的商品,例如沒有額外包裝的水果、蔬菜、芝士、肉類和魚類。市面上有些店舖已推行「零包裝」,鼓勵客人自攜容器購買,我們亦應多多支持,減少消耗用以製造商品包裝的天然資源。
6) 進行垃圾分類及回收
我們可好好利用香港現正推行的垃圾循環再造系統,盡力在不同場合進行垃圾分類及回收,減少讓廢物直接落入堆填區,妥善處理仍然有用的資源。
7) 與人分享使用即棄物品的壞處
我們可主動向相熟店舖和超級市場解釋使用即棄物品的各種壞處及逼切性,讓更多人加入向一次性物品說不。
本文由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