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規則的好學生,性格文靜,感性。比較怕事、怕麻煩。愛看偶像劇。對學習英語有興趣。
地球一小時:「捨」出未來
日常生活中,關掉多餘的電器,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本來就是大家都應該要注意的事情。為了呼籲更多人以實際行動應對全球變暖的意識,每年3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晚上,世界各地都會舉行「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大型節能活動,家家戶戶齊心關上不必要的電燈一小時。
「地球一小時」是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年度活動。在2007年首辦時,只有澳洲悉尼這座城市參與,大家在活動當晚的指定時間內,把非必要的燈關掉,當時有220萬名市民及超過2,000間公司攜手熄燈一小時,展示對抗氣候變化的決心。
經過八年的推動,「地球一小時」現已成為全球最大型的集體環保行動,至今有超過162個國家及地區、共7,000個城市參與。
捨棄不必要的生活模式
今年是香港連續第七年參與「地球一小時」這項全球盛事,活動將於2015年3月28日晚上8時30分舉行。除了熄燈一小時外,「地球一小時」的更大意義在於讓大眾為地球的未來發聲。今年的主題是留住地球「捨」出未來,世界自然基金會希望鼓勵大家思考日常生活中如何捨棄一些不必要的消費及生活模式,減少過量消耗地球資源,實踐可持續的生活模式,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只要人類團結起來,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生活細節,也可對地球的未來作出重大貢獻。
根據《地球生命力報告2014》,全球生態足印已經達到地球可供應的1.5倍,即是我們在一年裡所消耗的資源,地球要用1年半時間才能生產出來,而香港的情況更加嚴重。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及全球足跡網絡最新研究顯示,如果全球人類依照港人模式生活,將要3.1個地球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
© WWF-Hong Kong / Boris Fan
當我們告別多餘的光污染,城市在僅餘的路燈下終於露出晚間應有的平靜。黑暗中只有幾點光,反而更美麗。
惜用識揀 既環保又高興
究竟是甚麼令地球資源不足?答案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如何以有限的自然資源生活是大家必須重視的問題,讓我們從衣、食、住、行入手,一起檢視生活習慣,看看如何減低我們的生態足印吧!
【衣】
- 減少購買不必要的衣服
- 將不合身的舊校服轉贈低年級同學
- 盡量選用循環再造物料製造的產品
【食】
- 不時不食,選擇時令蔬果和農產品
- 參考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海鮮選擇指引》挑選環保海鮮
- 自備食物盒及水樽,減少使用即棄食具
【住】
- 減少使用冷氣,多使用電風扇
- 把家居廢物分類回收
- 離開房間時關燈
【行】
- 多乘搭公共交通工具
- 多到郊外接觸大自然
- 以單車代步
從自己開始做起
大改變由小改善而起。集眾人之力,在衣、食、住、行各方面作出改變,就可扭轉地球命運。發揮「惜用識揀」精神,選擇更環保的用品食材、珍惜資源、支持使用清潔能源,減少碳排放以改善地球環境。你亦可一同參與及支持「地球一小時」,發揮你的力量,締造更好的未來。你,準備好了嗎?
© WWF-Hong Kong
本文由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