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我的阿勒泰》讀後感

作者: nickname-dgs-497341 最後更新: 15/08/2025

讓我一開始翻開這本書的原因是它的名字—我的阿勒泰,阿勒泰這個地方一直是我十分嚮往卻一直沒有機會去的,我看見這本書的書名,便迫不及待的把它買回家,希望通過李娟的文字,了解在我們國家這一個寂寞而美麗的土地。她讓我得以窺探到阿勒泰,一個雖然看似落後、蒼涼的地方,卻隱藏著大自然裡最原始的力量,這裡的人們善良、純樸、堅韌,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

在李娟的筆下,即使是在平凡日子發生的一些瑣碎事件,也能夠被賦予生命,變得精彩鮮活。例如在《我所能帶給你們的事物》中,李娟用幽默的筆調,描述她從城裡帶回新奇百怪的禮物給家人,卻每次都失敗的情況,袖珍兔養了兩個月長了好幾公斤、金絲鼠被母親認成老鼠、在老年人專區買的麥片外婆只吃了一口,這些經歷都反映了作者及她家人在邊疆生活的物質匱乏與情感補償的矛盾,同時也描述出李娟與家人之間充滿愛與包容。她一直都希望在城裡買一些禮物滿足家人對她的期待,但是這些禮物卻沒有什麼大用處,而自己一直也沒辦法為家裡帶來真正需要的毛驢,這些禮物甚至會成為家裡的負擔。雖然這些狀況百出的禮物沒有什麼大作用,但是外婆總是細心地照顧著兔子和老鼠,把牠們當成作者一樣關心牠:「吃飽沒有?餓不餓?」外婆把作者送給她的禮物當成情感的寄托,而這種溫情早已超脫了物質的局限,帶出一種在邊疆贫瘠环境里,情感是無比珍貴的。這一篇散文讓我想起了遠在家鄉的外公外婆,因為學業繁忙,我總是不能抽空與他們聊天、回家探親,在一年僅有的幾次探望,我總能看到外婆床邊放著我小時候送給她的玩偶,她似乎一直也沒有改變,一直都那麼新,被外婆細心的呵護著,代替我陪伴著外婆。

同時,李娟的文字細膩樸素,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將故事生動地呈現在人們腦中,彷彿讓我也身處在困境之中。例如在《摩托車穿過春天的荒野》,這篇散文記錄了李娟和叔叔騎摩托車穿越戈壁的經歷,他們在路途中經歷許多困難:迷路、燃油不足、寒冷侵袭。 我好像與她一起度過了驚心動魄的險境。雖然他們差點迷路,但是在不同陌生人的幫助之下,例如陌生人分享汽油、好心的卡車司機為他們詳細指路,他們才得以找回方向,成功回到家。李娟文字比較平靜,但是讓我看到了她對自然的敬畏,也讓我想到人生就如同摩托車穿過春天的荒野,她教會了我在困境中生存,我們總不能夠預料到風暴的到來,頭盔有可能失去保護作用,反而導致呼吸不順,摩托車雖然加滿了油,卻也有可能在半路因為油箱漏了而導致半途熄火,讓我們在途中茫然無措,但是她和舅舅一直都沒有放棄,不斷地尋找路途,命運便會眷顧到他們頭上。這趟旅程,不但讓我看到人生路途上真實的寫照,也能夠讓我看到在荒涼之中新疆阿勒泰地區的風土人情,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使得作者者安全回到家中。

我認為李娟作為漢族人,在哈薩克牧區不但是觀察者也是參與者,她的文字透露著對新疆風土人情的好奇,又帶有新疆人特有的熱情與投入。在《鄉村舞會》一文中,描述了李娟作為漢族女孩,參加了哈薩克族的傳統舞會,她一直都被舞會的熱鬧所吸引,希望能夠與其他人一起載歌載舞,卻因為文化、語言、習俗的不同,而聽不明白他們唱歌的意思,不能夠與哈薩克青年一起跳舞,只能夠與已經結過婚的比加瑪莉一起跳舞。女主角對麥西拉產生了一種朦朧的愛意。作者在充滿力量、熱情的舞會上,喜歡上溫和的麥西拉,崇拜地聽著他彈琴,和他聊天,最後卻悄悄地走了。在李娟的其他散文裡,她寫的都非常平淡而簡單,但是在這篇散文中,她花了很大功夫,對每一個細節,每個人物都進行了非常詳細的描寫,讓我看到了年輕的女主如何悄悄地愛上了麥西拉,通過主動搭訕、拿衣服和倒酒便能夠明白。女主角因為自己身分原因,選擇了悄悄溜走,從這裡可以看出,雖然她從未真正融入哈薩克族文化,但是她產生的朦朧愛意,和比加瑪莉和庫蘭的友誼都讓她在这片土地留下足迹。

 

從李娟這本書,我看到了一個漢族女孩在荒涼的阿勒泰尋找溫情,就像在城市商店裡購買小禮物給家人,但家人的愛卻超脫了物質,在作者騎著摩托車燃油短缺時,陌生人的幫助也讓他脫離困境,在鄉村舞會裡,作者無法融入哈薩克文化,但是舞會的熱鬧和與朋友的相處,也讓他感到片刻的溫暖。作者的文字就如同一束溫暖的光,拂過我的心房,不僅讓我看到真實阿勒泰的生活與人民,也能夠讓我看到生命中真實的寫照,讓我明白就要肯努力、肯突破自己,才能夠嘗試在逆境中找到溫暖。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