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村公立黃福鑾紀念學校
(P6C)
大家好!
在我們社區裏,住着一個特別的女孩,大家都叫她小晴。每天清晨,我總能在樓下的梧桐樹下看見她安靜作畫的身影。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她的畫板上,為她鍍上一層金色的光暈。雖然她從未開口說過一句話,但她的眼睛會說話——笑起來時彎成兩道月牙,專注時又閃爍着星辰般的光芒。
記得第一次遇見小晴是在學校的走廊上。幾個調皮的男生圍着她,誇張地模仿着啞巴「咿咿呀呀」的樣子。小晴緊緊抱着畫板,手指因用力而發白,但她的背脊卻挺得筆直。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麼是無聲的尊嚴。
小晴的畫具箱就像她的百寶箱。她能用簡單的炭筆勾勒出風的形狀,用顏料調配出陽光的溫度。我最喜歡看她畫的小動物,那些憨態可掬的流浪貓狗在她的筆下仿佛被注入了靈魂。特別是那只叫「幸運」的瘸腿小狗,她用了整整三個月記錄它康復的過程,每一幅畫都飽含着無聲的關愛。
那個改變一切的畫展來得突然又自然。小晴把作品掛滿了教室的每個角落——有清晨沾着露珠的野花,有雨中相互依偎的麻雀,還有課桌上被陽光拉長的鉛筆影子。最震撼的是一幅自畫像:畫中的女孩雙手捂住耳朵,但眼睛裏卻盛滿了星光,旁邊寫着一行字:「我聽不見你們的聲音,但我看得見你們的心。」
現在的校園裏,小晴身邊總是圍着請教畫技的同學。她依然不說話,但會用手語耐心地「講解」,時而調皮地眨眨眼睛。那個曾經被叫做「小啞巴」的女孩,如今成了大家口中的「小畫家」。每當看見她在畫室專注創作的側臉,我都會想起她寫在畫展前言的那句話:「有些聲音用心才能聽見,有些美麗要靜下來才能看見。」
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裏,小晴用她的畫作告訴我們:生命的精彩從不在於能否發出聲音,而在於能否讓心靈產生共鳴。她就像一株安靜的向日葵,不需要言語,卻能讓每個經過的人都感受到陽光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