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室內一片漆黑,緊緊拉起的窗簾重重地從天花板垂下,壹路延伸至厚重的地毯上。屋外,接連不斷的閃電一道道落下,從狹小的縫隙中刺入臥室內,霎時間,整個臥室變得白皙卻沒有一絲色彩,又在下一刹那間,臥室再度陷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當中。緊接著,驚人的天雷一道道地向大地襲來,仿佛末日的鍾聲在敲響,仿佛撒旦在迷糊不安的人們耳邊低語。在電閃雷鳴的交錯之下,驚醒的我趕緊摟緊睡袍,將窗戶壹扇扇地死死鎖緊,縮進被窩裏,用被子捂住全身,雙眼緊閉。
可我的大腦卻想到了前不久的事。
奧運之月,在男子100米自由泳決賽中,潘展樂以46秒40的成績摘得桂冠,這成就不僅爲他贏得了金牌,也打破了世界紀錄,更是代表中國首次在奧運會男子100米自由泳項目上奪金。作爲中國、乃至亞洲曆史上第一個男子短距離自由泳奧運冠軍,潘展樂並不是一路高歌猛進的。名帥馬克·舒伯特曾說中國人練100米自由泳沒有前途,讓潘展樂轉項200米混合泳,潘展樂沒有選擇放棄;當潘展樂以預賽成績最後一名、半決賽在最邊路出發時,他沒有選擇放棄。「百煉之志,當我問鼎。」潘展樂——這位強大又孤獨的戰士,也是在經曆了無數次失敗與挫折後,才如願登頂。在一次成功的突破背後,不爲人知的往往是無數次的失敗與絕望;在一位成功的突破者心中,永遠不缺的恰恰是日複一日的堅持與永不動搖的決心。航行者乘風揚帆,突破者不困廬山。不因幾次的失敗而放棄,不爲他人的評價而動搖——這,便是突破者的品質。卡夫卡曾說過:「人在自我限制中遠離了奇迹。」若潘展樂在舒伯特的勸誡中轉項200米混合泳,又何來今年盛夏的46秒40呢?
碩大的雨滴重重砸落于這片富含生機的大地,如同壹道厚重的鍾聲響徹雲霄,告誡著每個青年,每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創作者。青年不應被囚居于過去的失敗之中,在對未來的恐懼中循規蹈矩地生活,在不知不覺中作繭自縛,錯失了突破自我的機會;身爲青年的我們,要做自我的突破者,社會的突破者,不爲自己設限,跨越再跨越,將唇齒間的铮铮誓言,在雷雨夜化作身體的力行,于困難中突破,在絕境中重生。
2020年江西萬載縣遭雷電攜狂風暴雨侵襲,4條10kv電力線路受損,致使近兩萬客戶停電。在這個不眠夜裏,在國網萬載縣康樂供電所值班室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所長攙扶著一位年過七旬老人,插上移動呼吸機電源,爲老人供氧。老人的老伴十年前早已去世,孩子在外務工。由于所長擔心老人停電後無法供氧,帶領同事連夜冒雨來到老人家中將老人接到供電所值班室,給他提供床鋪、電源、熱水,爲老人供氧。一條在平凡日子裏毫不起眼的電線,在壹個危險的暴雨夜,成爲老人生命的供氧線;一個平凡的供電所所長,在一個社會、人民有難的暴雨夜,成爲一個生命的守護者。盡管這與電影裏英雄拯救成千上萬的人大有偏差,但不變的是他們爲他人及社會奉獻的高貴品質,不變的是他們不計回報、只爲他人的高尚人格。在天氣莫測、電閃雷鳴的夜晚,正因爲有無數這樣樂于奉獻的人們,社會才更加美好、人民才更加團結友愛。從香港遭受「山竹」台風來襲,到河南山洪爆發,一群又一群堅毅勇敢的身影站在群衆的前邊,從消防員、警察、人民子弟軍,到社區委員、醫生、環衛工人······他們奉獻了自己的力量、金錢、甚至生命在災難與人民之間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長城。奉獻,一個說起來簡單卻難以付諸實踐的詞,是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上流傳千古的風尚。「捧出一顆丹心,獻與億兆生靈」 回首過去,無數先輩矗立于風口浪尖,于曲折歲月中堅守自我,于坎坷的征途中勇往直前。
縱使雨夜寒冷,也無法冷卻心中點燃的奉獻之火,也無法動搖吾輩心中奉獻之心,青年風華正茂,自當揮斥方遒,做社會的奉獻者,做時代的奉獻者。
揆諸當下,灣區欣發展,風正好揚帆。新時代新征程,新青年新機遇。吾輩之青年當做灣區的突破者、奉獻者,以先人之光爲筆,以時代之光爲紙,以個人之光爲墨,書寫新時代休明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