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閱後感

作者: nickname-dgs-647369 最後更新: 18/08/2024

人生經歷的每一件事,無論成功或失敗,都會有一個過程在背後,而我今天想介紹的書籍正正是胡燕青的《過程》。《過程》結集了十一則短篇小說,大多以年輕人為主角。書本內容包括了生死離別、人際關係等的題材。書名的含意讓讀者明白到過程與結果是密不可分的,兩者不可或缺,有過程才會有結果。


《過程》的主題是人們在面對困境和挑戰時的成長過程。《義肢》中的主角本身認為自己所救的女孩喪失生命,自己失去肢腿便失去意義,後來明白到過程的意義,自己一切的行動也是值得的 。主角在面對挫折時,經歷了內心的痛苦,但最終經過鼓勵後能夠找回自己的方向,令讀者深受感動。此篇讓我明白在人生的道路遇到困難時要勇敢向前找自己的方向,結果並不是最重要,關鍵是過程得到了甚麽,學會堅持和珍惜眼前的一切。


書本能夠帶出作者對文化的省思。《筆順》講述主角在茶餐廳遇上寫書法的大叔後的經過。小說裏提到主角連寫毛筆字,甚至基本寫字方法也不懂,可見作者抒發出對中國傳統寫書法在年青人一輩漸漸流失的慨嘆。作者亦最後提到主角參與書法學會,可見作者寄托着對更多年青人對寫書法的文化產生興趣的期望。


書中亦能呈現作者對親情的關注,尤其是父母對我們的愛。在《八個地鐵站》中,當主角升上大學後搬到外面住,經歷了與房東夫婦「同居」的過程後,體會到「在家千日好」,最终搬回家與父母同住。年青人常視父母的關心為束縛、意見為控制,往往要經歷過失去這些「束縛」、「控制」,才學懂珍惜。作者通過寫下主角失去「束縛」和「控制」的過程,讓我們明白到父母對我們的愛。


胡燕青能透過以簡樸的文筆呈現出背後深刻的啟發,亦善用寫作手法帶出書本的主題。在《義肢》中,作者在文本最後一段寫主角按朋友的電話號碼,這一幕象徵着主角的成長。主角在找回生命的意義前因自己對生命的煩厭而不願打電話給朋友,在明白過程的意義後便開通了,願意打電話給她,蘊含着成長的經過,呈現出書本的主題。而作者在《過程》中運用了側面描寫,凸顯出每位家庭成員一直掩飾著的悲事,引起讀者出乎意料的憐憫之心。


閱讀此書的評論時,發現有網民反映《過程》中不宜包含譴責的口吻或呈現作者的悲觀心態,認為作者應以簡單的思維,以正面的故事表達一個教導,主角經歷磨難最後得到成果。我並不太認同這看法。人生並非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時,不是只要努力便一定會成功。年輕人應從書本中學會接受現實中的挑戰和磨難,勇敢面對自己的缺點,從而反省,糾正自己的錯誤。而對我來說,《過程》讓我準備好接受真相,各種難以避免的挑戰和磨練,如生離死別或人生的選擇,使我更有勇氣去認識自己的弱點,藉此學會自省,為社會作出貢獻。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