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道謝 何難之有?
天空灰暗無光,暖陽帶出的光芒已被灰蒙蒙的烏雲掩蓋,我慨歎世上再沒有義不容辭的幫助和善意,人性的光輝早被俗世的物慾橫流所掩蓋,正因如此,這世界不知少了多少聲謝謝。我之所以有這一番慨歎,緣於從前的一番經歷。
「不會過關就讓下一個先啊!」身前一下吆喝聲,奪走我排隊等候停留在手機上的目光,原來前方一位婆婆在過自助通道時遇上了難題。我懷着好意熟練地上前替她擺放好證件,叮囑其身分證要背面朝天、芯片要置於左上角,我還安撫那位稍顯不耐煩的哥兒,凡事都要熟能生巧,下次婆婆就會了。
我自問自己處理得圓滑、 恰到好處, 可婆婆的冷淡漠然, 讓我懷疑起自身來 。她全程背對着我,連餘光都瞥見我一眼,過閘後自行走向她等候多時的朋友。這一下就沖散了我今日出遊的興致,我絲毫不能理解,步伐也伴隨着委屈頓起而加快許多,正巧追上了前方的婆婆。
只聽得她跟同伴說道:「關口那些入閘處的海關人員真沒用!就算不會過自助通道,排同一隊的人為了省時間也自會幫你。」聽到這話的我先是訝異,轉而變為憤怒,她竟如此曲解我的善意,將我的幫助,視為出於自身利益的行為,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滴答滴答」雨滴聲將我的思緒拉了回來,沒想到適才灰暗的天轉瞬便下起雨來,人的心從出生起如白紙般一塵不染,轉變為沾滿墨水的紙,相信也不過如此吧!我趕忙打傘找了家就近的餐廳用餐去。
一走進門,服務員便對我說道:「您好,右側有雨傘晾乾器,可以用來將傘晾乾。」我看着地上一道道因鞋子滑過濕滑的地面而有的黑痕,心想:不就是想偷懶不拖地嗎?晾不晾乾傘是我的自由。於是我就像置若罔聞一樣徑直就坐,自以為尋得了世界的真理。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真是對這人世最好的詮釋了,人做事都從利己的角度出發,只要想通這點,那麼別人的幫助和好意,也似理所當然一般,「謝謝」也說不出口了。用餐完畢,要起步時,我才留意到鞋面因置於腳下的雨傘而略微有些濕了,我這才後悔沒聽那服務員的話,至於感謝麼?我還是自認為不必,一是他職責所在,二是他也有利可得。
未如理想的天氣並未影響我遊玩購物的樂趣,我一身筋骨疲勞不堪,用盡最後一絲力氣,終於踏上回程的列車,如同溺水的人碰到救生圈。但四下張望,僅餘一個愛心座位,顧不上這麼多了!我趕忙坐了上去,沒多久就睡着了,即使周圍有着兒童喧鬧、鐵軌震顫和冰冷的空氣。
隨着車上的乘客漸多,我還是蘇醒了, 睡眼惺忪間看到一位頭髮花白的婆婆 ,正隨着列車四下晃動,再驚覺自己仍坐着關愛座,我頓時提起神來 ,拉着她就坐。我一臉歉意,暗自責怪自己沒有及時讓座。
「年青人,謝謝您!」婆婆滿懷笑意地看着我,我想過關口的那位婆婆向我道謝,想過我向餐廳服務員道謝,卻唯獨沒想過,眼前的這位婆婆向我道謝。畢竟讓座本就理所當然,更何況我已有些失責了。我支支吾吾地說這是我應做的。老婆婆對我說:「這也是我應做的,不管前因如何,結果就是我得到你讓座,我應向你道謝的。」只一瞬間,一句簡單的道謝我便感動得無以復加,緊接着便是複雜的情緒,關口時的那份委屈頓時煙消雲散,在餐廳時的愧疚此刻油然而生。
連父母都會有養兒防老的觀念,更何況陌生人呢?連出家人出門講學都以豪車代步,更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呢?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越來越講究個人利益的世界,受人幫助時,我們似乎都會默認對方有所圖,因而心安理得地接受別人的幫助,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君子論跡不論心」,誰又能說自己幫助他人絲毫不求回報呢?我自認不求回報地幫助婆婆順利過關,卻也不禁因她的冷漠而心灰意冷,長吁短歎,我想要的,不過是一句簡單的「謝謝」。人們在表現出善意時,都會求回報,只是大小之分,我們也不應以聖人的目光,要求向我們伸出援手的人,因為我們自身也做不到,又怎能以聖人自居呢?我們只需關注對方是否幫助到自己。想明白這點,說一聲「謝謝」,又何難之有呢?你我的一句「謝謝」,世間又會少了多少心灰意冷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