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味道》

系列: · 作者: nickname-dgs-218894 最後更新: 09/08/2024

在我的對已故爺爺僅剩不多的記憶中,他有著一張每個七、八旬老人都該有的慈祥的臉,卻有著一頭在他那年紀難得烏黑濃密的秀髮。他怕冷,晚上必須蓋著一床厚重的羊毛棉被。他沈厚寡言,也許是晚年輕微失智使然,但我並不這麼認為。爸爸說,身為家裡最小,也是唯一的男生,從小就與我的爺爺不親。據他回憶,爺爺在他就學時期跟他說過的話甚至不超過十句。他對他唯一的記憶,是爺爺枕頭上那款進口髮油的味道。而爺爺對於不曾聞過那款髮油味的我來說,則是另一種味道。

自我小時,爸爸經常一遍遍的說著爺爺年輕時隻身一人跟著國民政府從寧波遷來臺灣的故事。據他在大陸的叔叔轉述,爺爺並不是為了事業或當時動蕩不安的政局遠走他鄉,而是為了隱瞞他染上的肺結核,前往一個相比老家更為溫暖的地方養病。而在臺灣,有了事業和美滿的家庭。但在這期間,由於政治因素,他不曾與遠在對岸的家人通聯,當時唯一能拉近他與家人距離的慰藉,只有偶而上餐館才能品嘗到的炒寧波年糕。

奶奶是本省人,不曾吃過寧波年糕、更別說做了。為了能緩解爺爺對遠在對岸家人的思念,她默默記下了爺爺最愛的那家餐廳炒年糕的食材和調味,憑藉著記憶中的味道一次次地在廚房裡實驗著,試著炒出與餐館師傅做的一樣的滋味。而後的每一個除夕夜,奶奶總是會炒一大鍋的年糕作為年夜飯的主菜,許是好讓爺爺感受到老家除夕夜的溫暖。不同於其他步驟繁瑣而華麗的年菜,炒寧波年糕的料理步驟簡直簡單的不可思議。首先,將切成絲狀的紅蘿蔔、木耳、竹筍以及泡好的香菇下鍋以大火炒香。接下來,將一片片寧波年糕下鍋。最後,再加上奶奶的「祖傳」調料配方,一盤熱騰騰、濃縮了蔬菜的鮮、結合醬油、高湯鹹香的炒年糕便能上桌。奶奶說,一盤好的炒年糕的成敗全憑經驗,除了火候要恰到好處、高湯要濃而不膩之外,食材的選用是關鍵。據爺爺的描述,老家的年糕是自家打,且選用的是上好的糯米,這樣一來年糕的米香才足,吃起來便覺得齒頰留香。至於配料,雪菜、木耳要爽脆多汁、紅蘿蔔纖維要細、香菇要用溫水久泡。再淋上高湯、醬油,待收汁後才算是大功告成。可在台灣長大的奶奶,別說自己在家打年糕了,連上哪買現成的年糕都是問題。經過奶奶的一番努力,好不容易在市場買到爺爺描述的那種片狀年糕。然而,老家的雪菜在臺灣卻是極難買到的,因此,奶奶只好以隨處可見的白菜作為替代。爸爸說,爺爺總是緊皺的眉頭品嚐奶奶「本土化」的家鄉菜,也曾聽過爺爺抱怨著不地道的味道,但卻從沒見他拒絕。即便嫌棄,卻仍吃著這道「差了味」的炒年糕。

後來,爺爺也不上館子了,爺爺唯一吃到炒年糕的機會便是年夜飯。又過不久,奶奶因為生病行動不便,身體不再像以前那般硬朗。而炒年糕的重責大任,自然就落到了媽媽身上。看著電視上、廣告上,抑或是輾轉聽見同學的描述家裡玲瑯滿目的年菜菜色,我不禁感到厭煩。除了厭煩外,更多的是納悶,我納悶為何我們家總是吃著這道炒年糕。有天,我終於受不了,我向媽媽抱怨:「我們年夜飯能不能不要再吃炒年糕了。為什麼每年都要吃一樣的東西?」媽媽只回我:「你爺爺愛吃。」

六歲時,爺爺過世。隨著爺爺的過世,奶奶也鮮少提出要吃炒年糕的要求。又過幾年,奶奶也過世了。我們回到台北老家的頻率便從兩週一次降到一年只回去吃頓年夜飯就南下回家。由於爺爺奶奶的房子也出租了,後來幾年的年夜飯將就訂間餐廳打發打發。

從此之後,媽媽也不再做炒年糕了。或許,大家都膩了。或許,他們也和我一樣早已對炒年糕厭煩。但我從沒機會,也不再有機會問爺爺,他究竟喜不喜歡這道菜。爺爺膩了嗎?我想,爺爺說不定也早已吃膩了炒年糕,然而,鄉愁卻是爺爺怎麼吃的吃不膩的,再說,在他對岸家鄉各式各樣的家鄉菜,又有多少是能像炒年糕一樣被復刻出來的呢?說到底,爺爺究竟吃的是炒年糕,還是那個以炒年糕作為載體的鄉愁?在他記憶中,家鄉也許就如同爽脆多汁雪菜、細膩香甜的蘿蔔,是那麼的美好,是永遠不能夠被替代的。然而,他是否明白那份美好,只存在那個回不去的時空、那段無法重來的回憶。所以他懷著對家鄉的執念,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進行著這個儀式。久而久之,吃著那份「臺灣味」的家鄉菜的爺爺是否意識到了自己也早已不是個異鄉人,而是個身在異鄉的當地人。對他來說,哪是異鄉,哪又是家鄉呢?

張愛玲曾在散文〈談吃與畫餅充飢〉中提到使她魂牽夢縈的家鄉小吃「黏黏轉」,也在小說《八十歲》讀到記憶中家鄉的草爐餅。又好比在電影《寄生上流》中,社長嫌棄窮司機身上那潮濕的霉味,夾雜著勞動後的汗臭味,而徹底激怒司機。抑或是爺爺的炒年糕。嗅覺和味覺,往往是喚起、激起我們情緒和記憶最直接的工具。

我對爺爺渺茫的印象,也就這樣被濃縮成了一盤熱騰騰、軟糯彈牙的炒年糕。也許,炒年糕已經是爺爺在回不去的美好故土和現實中無奈做出的平衡。雖然不再美味,但像橢圓形藥片般一片片的炒寧波年糕,又何嘗不是一種藥,在他生前不斷治癒著爺爺對家鄉的思念,維護著他對家鄉的那份美好的執念呢?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