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獨處? 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一個人逛街會覺得不好意思,還要被封上「孤僻」、「人緣不好」等負面標籤?
以我而言,獨處就等同於為自己充電。我們每天應對繁忙的學業和工作,還要學習處理人際關係,就已經消耗了大量精力,因此需要獨處來平復自己焦躁的內心。有人可能會問:一個人孤單怎麼辦?但其實你有沒有想過你只是把精力寄托掛在別人身上。
比起大量社交,我們更需要學會與自己平和相處。
曾經我也覺得一個人是孤獨的,於是一直告訴自己要合群,一定要有很多朋友,才不會自己顯得突兀。我把自己放進嘻嘻攘攘的人群中,熱鬧無比。可孤獨感還是迎面襲來,最後發現,需身邊貌似有很多人,一直人來人往,但實際上空無一人。看似穿梭於不同社交場合,其實是蹉跎時光。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我從一群人,剩下我一人。那時,《千與千尋》說的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在孤單在寂寞,仍要堅持走下去,不許停也不許回頭。」
很驚訝地發現,我似乎很喜歡這種獨處的感覺。這個世界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但唯獨孤獨,才是常態。而人生,也是一個去繁就簡的過程,人只有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安靜而豐實地獨處,才能活出自己的深處。一個人,上完課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會專心地看一本書,慢慢細品一首歌......
當我把時間和精力都投入這些事情後,我發覺到前所未有的快樂和滿足。在獨處的時候,我能保持內心的平靜,專心致志去做一件事,遠離嘈雜煩躁的瑣事,我能更聽從自己的內心。我特別贊同楊絳老師說的一句話:「人生將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其他人毫無關係。」
總得來講,詩詩和自己成為朋友,把生活活成自己的頻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