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作者: nickname-dgs-164474 最後更新: 09/07/2024

  讀書是一個人依靠腦中的原有知識,主動獲取資訊,從文章中建構意義的過程。我反對讀書沒有用的論點,因為讀書能讓我們有新的體驗,增進想像力。

  

  讀書能獲取別人的經驗,深化我們對於人生的觀點,讓想像力變得豐富,所以是有用的。通過閱讀別人體驗過的人生和領悟出來的道理,我們可以避免重蹈覆轍。那些道理通過結合自己的思考和體驗,會變成自己新的道理。而閱讀不同的作品能讓我們獲取更多人的體驗和觀點,打開眼界,讓我們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件。例如,《偷書賊》是一個關於二戰時期的作品。這本書寫出當時主角偷書來學習,可以讓我們深入當時戰爭時的環境、政治決策和生活條件,亦能明白到當時一書難求,我應當珍惜我們擁有的書。從而讓我們理解當時的經驗,領悟出戰爭的殘酷。

 

  讀書能培養思考能力和創意。閱讀能引發了思考過程。在不同類型的書籍時,我們會遇到各種觀點、情節和問題,這些都能激發思考、擴展思維邊界,幫助我們看到事物的多種可能性,並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例如,在閱讀過程中遇到複雜的情節或論點時,我們會理解和解釋它們,並進行邏輯推理,在自己、作者、其他讀者等等的角度去思考這本書對他們的意義。在創意思維方面好的書籍和故事能夠啟發想象力,讓我們進入不同的世界和情境。這種豐富的體驗可以激發創造力,幫助我們產生新的想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比爾蓋茲曾經說到:「雖然我現在可以去任何地方,向任何人討教,但是,閱讀依然是我得到新知識的最主要途徑。」可見讀書能引發新的思考,得到新的知識,擴展思維邊界。

 

  讀書可以了解自己的人生,了解一己之天命,更能適時安慰自己。司馬遷從小聽從父親教導,通過學習《春秋》,讓他認識到歷史就像一面鏡子,具有照見原形,明辨是非曲直的作用。他在下獄坐腐刑時,曾想自殺,但想到自己讀了很多不同的書籍和例子卻未完成《史記》,便忍下恥辱。他以讀書來了解自己的人生,包括他對國家的使命,明白到他需要把《史記》完成,並藉此安慰自己,可見讀書可以了解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