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涌蘇浙公學
(S5A)
KCCKC
不少人認為憤怒是一件壞事,但凡與憤怒有關聯,總不會有好結果。我卻認為憤怒是發泄情緒的好機會,何樂而不為呢?憤怒的情緒是與生俱來的,懂得把握憤怒時的衝動,才能因此推動自身。
憤怒是人性的一部分,不能避免,關鍵在於如何控制它。蘇洵在《心術》中説:「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能夠克制自己的人才能真正擁有自己的生活,人的七情六慾不能完全缺失,人之所以會憤怒,是因為他們面對世界時存有在乎,他們有自己想捍衛的事物的權利,無法逃避。學習與憤怒共存,人才不會被感情控制。憤怒是情感中的「惡魔」,他能肆無忌憚地掠奪一切的一切。只要把它化為力量,成為推動力,把自己的不滿宣洩出去,人們才能把憤怒活用起來。戰勝自己是靠意志力,若能完成,便意味着能夠掌握自己人生的航行軌跡。因此,憤怒的情緒在自己的控制下,不就是驅使自己去改變,以致實現自己的目標的好方法嗎?
再者,憤怒是一個有益和適當的方法去表達自己的感受。無益的憤怒令人失去理智,行為的不妥或會讓人因此而受傷。現今社會生活中,家暴案件都是出於對另一位伴侶的不信任和雙方意見不合。在缺乏交流的情況下,氣憤的心情在無形之中越滾越大。這都是因欠缺表達,令人在不自覺中對他人表現出攻擊性。在處於憤怒的情緒下,釋放壓力是很重要的。人要通過正確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人們能從吶喊中,把內心的憤怒全部發泄出來。當然,他人對自己無緣無故的攻擊也不能全部默默承受,適當時候也需要一個「樹洞」。由此可見,增加交流機會和尋找方法面對也是不容忽視的。
總括而言,憤怒是人與生俱來的情緒,而憤怒絕非是壞事,把氣氛的情緒轉化為力量,為自己創造更多機會,生活才會變得多姿多采。用有益的方法面對情緒便能成為推動力,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