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父為子隱

作者: nickname-kck-506359 最後更新: 04/07/2024
父親偷羊,是《論語》其中一個經典故事。為子者,得知父親犯錯,應當如何處理呢? 是舉報父親,還是包庇父親?葉公的家鄉提倡大義滅親,但孔子卻反認為正直坦白之人, 不應舉報父親。 雖然現代社會提倡大義滅親,但以儒家思想角度來看,孔子的理念不無道理。如果人 人都互相舉報,互相猜疑,只用幾句話便能為他人定罪,社會間還有信任存在嗎?人與人 之間還有溫情存在嗎?號稱解放思想的文藝復與時期,歐洲卻持續了幾百年對女性的迫 害,獵巫時代中,大量女性被他人指控為女巫,遭受酷刑憤恨而死,當時社會舉報風氣盛行, 鄰居之雨互相告發,甚至出現丈夫舉報妻子,兒子舉報母親等蔑倫常理之事。著名的彭德 爾女巫案中,年僅九歲的女孩指控他的家人和十個鄰居都是女巫,最終導致十多人遭受 無妄之災,含冤而死。一旦出現這種風氣,便會形成猜疑鏈,在面對理應親近之人時也要提 心吊膽。因為一時的無心之失,便可能遭别有用心之人記恨,中國自古以來便是重情社 會,講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雖然父親偷羊卻實犯下罪行,但身為子女,我們應該勸諫父 母,即使父親一意孤行,也不應有恨。 此外,父親偷羊可能是無奈之舉,例如當時家庭困難,父親為了貼补家計而誤入歧途, 在未知全貌下兒子貿然行動。在父權社會下,一旦失去經濟支柱,整個家庭都可能面臨困 境。兒子需三思而後行:如果父親不在,自己的家人會如何?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