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中學生文學精讀 小思》閱讀隨筆

作者: nickname-dgs-209101 最後更新: 23/06/2024

這本書記述了小思生活裡的點點滴滴,從她的筆墨中,我得意窺探到她看待世間的態度以及待人接物的處事方式。書裡的文章並沒有特意用華麗的詞藻和修辭手法去點綴,而是用簡潔的文字描寫出作者在香港的所見所聞,以獨特的視角帶領我走進她的人生中。

小思的文字總能打動到我,倒不是因為故事情節有多潸然淚下,而是她捕捉到了大多數人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並用文字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在《為什麼路上談》這篇文章中,作者當上老師後,發現學生常常無法和老師傾訴出自己真正的內心想法,而是感到侷促甚至害怕。後來有學生提出和老師對話好像在看醫生,不知道怎麼開口,作者終於明白到出現問題的地方不在於人也不在於話題,而是四周的環境還有散發的氛圍。學校裡四四方方的,狹窄的空間,對人們來說像是一個審問,嚴肅的地方,令我們的感情被困住在腦海,無從釋放。作者也因此決定以後盡量去開闊的地方與人溝通。我相信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感受,明明想表達自己的情緒,到最後卻總是無法下定決心說出口。我們無意識地經歷過同樣的事情,但卻沒有多加留意,而作者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能夠捕捉到這些瞬間並記錄下來,將學會的道理應用在人生的其他範疇上。

作者也擅於將人與人之間看似微不足道既感情描寫出來。在《街景》中,作者描寫一條佈滿商鋪的街道,作者寫那些門對門的同行似乎沒有敵國的意味,就像幾個老朋友,站在弄堂裡閒聊。看似很普通的一個場景,作者卻在文字中隱含她對街道旁那股人情味的嚮往和讚嘆。本該是競爭關係的兩間店鋪老闆,最在乎的其實並不是誰能多賺一百元,而是自己該如何度過那平淡、樸實無華的每一天。現代人們都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煩惱,還有不得不完成的代辦事項。日復一日,變得麻木,失去了對生活的期盼,只餘下疲憊和冷漠。作者想表達的是,寫作,以至於生活,最重要的不是故事如何發生,也不是矛盾如何結束,而是不經意間埋藏在文字還有細節裡的「人情味」。街道兩旁的光景,十年如一,我們好像習慣了四周的一切,沒有多加留意。其實,我們也應該學習小思如何觀察四周的事物,也許就能感受到平時忽略了的人情味和溫暖。

在另一篇文章《香港故事》中,作者提及自己不喜歡那些格格不入的舊屋,也曾經厭惡自己生長在一個老區。可是,當別人說灣仔區的不好,作者又會為這個自己長大的地方辯護。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總是不願意直視自己的感受,去說出心中所想。中國人骨子裡好像總是帶著含蓄,光明正大的表露情感成為了一大難事。其實,表達,從來都不是一件令自己羞恥的事情,勇於說出自己的想法,正正成就了每個人的不同和獨特。小思在別人批評灣仔區時敢於表達自己的真實看法,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經歷過同樣的瞬間,積攢已久的情感在自己喜歡的人、事、物遭到詆毀時湧泉而出,捍衛自己熱愛的事物。我渴望自己也能像小思一般,自信,勇敢地表達想法,敢於面對最真實的自己!



作者簡介
Comment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