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後重返校園
十年之後,再次回到見證了我青春芳華的校園,再次回憶我人生之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
踏上這階梯,每一步都似踏近那個身穿校服的我。我看着她捧着課本匆匆忙忙地到下一個課室上課,與我這個局外之人截然不同,我正慢慢悠悠地回味着我的校園時光。
第一層—成長之始。只見窗外扎實的樹根,回想起老師總在課時提醒我們打好根基,那時的我總將此話當作耳邊風,享受與朋友的時光。我的目光在整個課室遊離,最終停注在壁報板上。這一層壁報板永遠都是最光鮮亮麗的,遙想當年也亦如此,與朋友在放學後在壁報板上剪剪貼貼,妝點我們的課室。
第二層—成長之過程,始和終的過渡段。初見窗外樹根之上的枝杈和枝葉,我回望我整個初中時光,中三的中文課上有一篇文章令我印象很深,就是閒情寄趣,我總在朗朗讀書聲中分一半心神給窗外之景。麻雀們於窗外築巢定居、嬉戲打鬧。每逢此時,我都會化身為其中一隻麻雀,神遊其中,跟隨牠們穿梭於樹叢、享受這慵懶的陽光丶挖堀埋藏於犄角旮旯的奇物。我總能從中看到事物以外的趣味。那時,老師的喝罵聲,頃刻打碎了我的美夢。我逼不得以只好從麻雀的身體抽離,重新做回那個被粗布麻繩束縛的可憐人,將注意力投入到課堂中。此刻回首,才驚覺那并非粗布麻繩,而是錦緞絲帶。
第三層—成長之未。到這層時,這層的窗外景色已為碩大的果實。高中時期,課程已經愈趨趕緊,老師也毫不藏私,猶如想將他們畢生所學都傳授予我們,頻繁地提醒我們專注於課業,為自己爭取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們開始將每一分每一秒謹慎使用,簡直就是見縫插針,但果真應了那句「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經過老師的千錘百煉,我已經逐漸走向我的春天。
第四層—成長之始。對當時中六畢業生的我而言,這一層是中學生涯的最後,是成長之未。對現在的我而言,這一層只是人生的開始。我褪去稚嫩的濾鏡,踏出搖籃,展開成長之旅。這一層的窗外已經是無邊天際,樹木已經打好根基,枝繁葉茂。那隻年幼的麻雀也已經羽雀豐滿.不再能躲在母親之後,不再可隨心遊玩,是時候飛住天空,為自己的生活作打算。我再次坐在曾經的位置,但我們卻有著雲泥之別。雖然是同一副血肉之軀,卻靈魂經過十年的淬煉 早已成長許多。老師對我們的最後一句提點重新播放,此句話也在我每一段自我懷疑的時間中發聾振聵「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固然殘酷,但我期望你們可以在未來遇到強敵時仍能繼續成長,努力走下去,戰勝他」我的堅持也在這十年幫助我一次又一次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此趟重遊校園,回顧青春芳華。雖懷緬過去,但從未想回溯時間,再次成為那個身穿藍色校服的我。
我的母校卻在為我們鋪設未來之中,亦能着重於啟蒙、培育個人成長。老師也無疑能做到身為師者的要素,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他們默默在我們背後耕耘,絞盡腦汁想設計一些更有趣味的上課方式,不令學習顯得過於乏味,來讓我們可寓學習於娛樂。每一句出現在時光中的喝罵、勉勵 、苦口婆心,都只是想助我們走到更前去。這個承載芊芊學子夢想的搖籃,孕育出無數𠎀出的社會棟樑。母校栽培了我,悉心栽培了那個抱有理想的我,讓我有更廣闊的眼界和更豐富的閱歷,去延續我的人生,讓我去展開人生中新的篇章,為社會作貢獻。心中對母校和老師的感激早已無法言喻,母校的春風化雨仍然銘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