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學生
論「君子求諸己」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意思是君子為人處事,事事都要求自己能夠做到完美的地步,符合善良的德行;相反那些沒有修養的人,不論做什麼事情,總是嚴格地要求別人,卻從來不要求自己。以下將詳細說明什麼是「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首先,在這位成功人士李嘉誠先生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這點。他的成功離不開他一直嚴格要求自己遵守的原則,事事都追求完美。在工作上,他他一直秉持著誠實守信、勤奄努力、創新進取的原則,不斷提升自已的能力和素廈。他注重自我管理,每天都念進行真我反思和總績,並且經常檢視自己的錯誤,以便從中學習並避免重蹈覆轍改進自已的工作利生話。在他堅持地嚴格要求自己下,他終於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和慈善家。
那麼要怎樣才能做到「君子求諸己」呢?李嘉誠先生也曾提到過「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欲成大事,信譽貴比生命。李嘉誠為人低調、謙虛、內斂、務實,毫無搶風頭的意識。雖然身處生意場,但他絕不是一架單純的賺錢機器,而是一個有情感、有理想、有信念又深受傳統文化薰陶的傑出人士。他清清白白地賺錢,光明磊落地做人,凡是損害信譽的事情,他絕不會去做,而且,他絕不是沽名釣譽,是真真正正的潔身自好。而在公眾與記者面前,李嘉誠也總是在將自己的信譽觀或自覺或不自覺傳達給社會,希望以此引導社會和商業風氣。由此可見想要做到「君子求諸己」我們必須要先擁有良好的品格!
相反處處都要求別人卻放肆自己的話就會產生不可收拾的悲劇,在商紂王身上我們可以見得。商紂王在商朝前期做了非常大的貢獻,但後來他覺得自己已經立了大功,可以開始玩樂,便把政事全部交給大臣處理,而且對他們非常苛刻。很快在在這樣的情況下,大臣和天下百姓們紛紛不滿,外邦乘虛而入,最後導致商朝滅亡。如果當時商紂王能夠對自己嚴厲一點,刻盡己責的話,商朝就不會這麼快滅亡了。
總括而言,我們應該學習君子言行舉止,提升自己,才能做「君子求諸己」。正如荀子的勸學中提到「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我們要每天檢視自己的行為才能確保自己的行為沒有過失,從而成為品德高尚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