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學生
堅持的一滴汗水
堅持的一滴汗水
在「東風夜放花千樹」的市中心以北不遠處,來自全國各地無數的年輕人正來往穿梭於人才市場,而在人才市場附近不遠處的城中村小巷,有一家殘破不堪的麵館座落於此⋯⋯
這家麵館蜷縮在老胡同的盡頭,也許的確太偏僻了,終日裏難見陽光,店門口的石板格外潮濕,地上的垃圾隨處可見無人清理。往店裡頭看,一架破舊的餐車格外顯眼——紅底白字的布上寫著麵館的招牌;破舊的膠凳紛紛擺出了店外;房頂的吊扇嗡嗡作響;牆上到處都是黃色的斑跡,地上則到處泛著「白毛」。與老舊的店鋪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裡熙熙攘攘的食客,總是人聲沸騰不絕於耳,他們不約而同的穿得衣衫襤褸,有的光著膀子把毛巾掛在脖子上,有的穿著濕透的背心頭上戴著安全帽,也有的穿著破破爛爛的工裝,散發出一股排山倒海的汗臭味,他們都是來自人才市場維持生計的年輕人。每當人們到訪這家麵館,都能看見麵館的老闆。他是一位很普通的老頭兒,滿臉落腮鬍子,眼睛總是咪咪的,其中間的鼻樑寬矮,總是露出寬厚的笑容。每次到麵館吃麵時,人們都能看到汗流浹背的老闆在店裡面忙裏忙外,有時實在忙不過來,老闆會脫掉自己的衣服;閒來無事的時候,老闆也會與食客一起談笑風生。但這看似平平無奇的老闆,卻有一個無論如何也無法捨棄的「堅持」。
在紙醉金迷的大城市中,有盡享榮華富貴之人,他們將無數人踩在腳下,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這些被擠壓的人中,有一部分選擇了放棄所有的尊嚴和權利來到了人才市場,當地人把他們稱之為大神。他們或是為了逃離工廠的封閉生活,或是破產,或是身分證被賤賣等等原因,來到了這個人才市場。而這家在城中村角落的麵館便是這些大神們不可或缺的賴以生存之地。
麵館是大神們的棲息地。每到飯店,著裝大同小異的大神們便放下手上的勞作,來到麵館品嚐號稱永遠不漲價的掛麵,這是幾乎是他們唯一吃得起的餐館了。每到這時,空氣中便會混雜著汗臭味和香噴噴的濃湯味,這股味道是大神們和麵館老闆堅持的汗水結晶的味道。大神們在餐車前排著長隊點餐,儘管餐車上掛著香噴噴的烤雞和燒鴨,大神們也只能望梅止渴,著眼於四塊錢的掛麵。即便掛面只賣四塊,裡面的營養卻「應有盡有」,順滑纖細的掛麵泡在熱騰騰的肉湯中,其上有榨菜和瘦肉作為點綴,再配上一瓶一塊錢的礦泉水和五毛錢的散裝煙,便是大神們一天的伙食了。有時候,大神們實在揭不開鍋,老闆也會擺擺手給他們加上兩勺子湯和雞塊燒鴨。這樣的場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在一個比平時更加寂靜的夜晚,遠看街道仍有一絲燭光,但近觀,又不是燭光,是曙光,是燈火通明的曙光,這是除夕的夜晚,大神們聚集在這家麵館中。在一個很多人都選擇返回家鄉與家人團聚的日子,他們卻擁擠在這家小小的麵館之中,臉上都一掃往日的愁容,露出了笑容,是老闆在為他們慶祝春節,這天麵館全場免費,在所有人中老闆是最開心的,或許只要能為大神們提供哪怕一絲絲的溫暖,也能讓老闆備感欣慰。在凌晨時分,老闆為大神們放了一掛鞭炮,一夜的歡慶在劈裡啪啦的吵雜聲中結束了。慶祝結束後,老闆也拿起手機向家鄉的親朋好友問好,在憨厚的笑容中,可以看到老闆的眼中泛起一陣淚光——也許老闆也會想家吧。
轉眼疫情爆發了,麵館也被迫關閉。在閉館前,老闆免費為大神們提供食物,如往常一樣汗臭味夾雜著香噴噴的濃湯味,大神們排著零零散散的隊伍。老闆也如往常一樣,忙得脫下衣服,豆大的汗珠在他的身上滾落⋯⋯到最後,老闆將擺出店的膠凳收拾好,風扇關掉,餐車也被推出餐館,留下的只有牆壁上的油煙,空氣中的汗臭,還有無助的大神們。回頭望了一眼招牌,一顆汗珠從老闆眼中滑落,「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這份十年的堅持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