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nest Leung
人物變.情未變
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在改變著,正如杜甫所說,“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 我在家最喜歡就是黏著外婆, 一邊聽她說舊事.
外婆說她曾經歷石硤尾木屋的貧苦生活, 頑皮的她曾將骷髏頭當足球踢. 大火災後有幸獲調配至公屋單位, 雖然公屋簡樸,但卻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外婆分享道:「以前公屋走廊非常熱鬧,大家不用關上門。若一家有事,大家會主動伸出援手。孩子們放學後,會相約到走廊外的大空地玩耍,或是到鄰居家玩,大家彷彿是一家人。外婆又說我還沒體會過舊時香港貧窮的時刻。沒米沒鹽時,鄰里左右都是互相借用;制水時,大家都是互相提醒;可謂遠親不如近鄰。然而現在遷離了公屋, 住戶家家都閉上了門, 偶然踫面打了聲招呼, 已很難再見舊時屋邨那景象了。
某天, 外婆跟我說某舊街坊掛了通電話給她, 她起初猜不到是那位, 但談著談著總會記起. 然後寒暄問候一番. 雖然現在手提電話或網絡聯繫十分方便, 但外婆家中的固網電話號碼多年維持不變, 為的就是能讓那些老街坊, 或是多年不見的親戚, 在思念的時候仍能送上問候…雖然現在大家多已搬離屋邨,但鄰里間的溫情也不曾逝去。這種經歷我從來沒有體會到, 但我猜想與「千金置宅,萬金買鄰」的道理一樣。
同樓層住著一戶鄰居, 單位內的小男孩比我小, 我們都叫他祖祖. 祖祖跟我同讀同一所小學, 以往朝朝見面, 每星期總相約去打籃球. 但自我升上中學後要比往時更早出門, 課業繁忙, 而且又加入了校內籃球隊, 壓根兒每沒有跟祖祖相遇的機會, 很是可惜.
上年十二月時香港又再經歷一次冠狀肺炎的高峰, 不幸地我媽媽跟工人姐姐也相繼感染, 而我和家人因為隔離令關係, 困在家中不能外出. 我和妹妹因為不能到校取功課, 跟見聖誕假期將至但功課堆積如山, 只有乾急的份兒. 萬幸的是, 祖祖爸爸願意替妹妹到小學取功課, 而我爸爸的教會朋友亦幫忙到我校取課業, 才解決了問題. 我們收到他們代取的功課, 還發現他們在門外掛了一袋水果, 當下感到感激萬分, 有點雪中送炭的感覺.
上月爸爸那已經移民英國的教會朋友回港渡假, 我們相約在樓下的公園共聚, 偶遇祖祖爸爸, 得知他們一家也準備在年底移民… 縱然日常不常相見, 但此刻離別將至, 我聽後亦感慨萬千, 原來…鄰居親切的感覺不曾改變! 我終於體會到外婆所說的道理了…
歲月的洗禮帶走了許多人與事,老一輩經歷的變遷亦不比我們少, 生活更艱難, 但鄰舍間守望相助, 一步步繼往開來. 我們這一代面對著時代巨輪不斷改變, 也須毋忘感恩那些在我們生命中的過客, 縱事物變改也情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