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她身上學到勤奮堅毅的可貴》

作者: nickname-ksl-547906 最後更新: 18/12/2023

《從她身上,我明白到勤奮堅毅的可貴》

  泛黃的照片映出了陳舊的記憶,照片定格在我與譚婷相識的那天,撫摸著因時間的沉澱而凸起的紙橫,微風輕撫,思緒萬千。時光在長河中逆流而上,回憶起那職業生涯的主要時刻,以及那段豐富多彩的旅途點滴。

 

  那日陽光灑滿大地,使人整身燥熱難耐,學校組織到山區進行調研,飛機落地後,我的激動依然無法平息,喜悅從全身上下每個毛孔滋出,撲通撲通的跳動著,我懷揣著激動的心情邁上了前往山區的路途。走進山區,煙霧和油膩的味道漸漸湧上鼻腔,我腳上嶄新靚麗的鞋與腳下泥濘坎坷的道路,形成了兩道截然不同格格不入的景象,泥土沾染在我潔白無瑕的鞋上,點點滴滴。我望著如此貧瘠的土地,不禁擰緊了眉頭,心情漸漸跌落谷底。

 

  落日無邊,美得蒼茫,我依然行走於路上,仔細觀察發現,路上的車輛與行人同道擁擠不堪,每所房屋都有異曲同工之處,它們都有斑駁的磚牆、漏雨的屋檐、鏽跡斑斑的鐵門欄,讓我頓感詫異,這與我在香港的生長環境截然不同,繁華鬧市被殘舊的小巷所取代。

 

  次日,為了獲取更多的調研資訊,我踏入了山區中唯一的學校。走進狹窄的小房間,他們稱其為教室,可我左望右顧沒有看到黑板,沒有看到空調,只看到幾個人擠在一張椅子上坐著。同時,同學們看到我的到來後,都緊張的搓起了小手,隨著目光的漸漸聚焦,我看到他們的小手布滿了老繭,布滿了皺紋,布滿了凍瘡。「叮叮」上課鈴響起,我站在一旁旁默默聽著老師授課,發現同我一般大的孩子,竟然在學我早已學會的基本知識,可他們望著老師清澈的眼神中,依然透漏著對於知識的渴望與索求。下課後我小心翼翼的採訪了幾位同學,有的人緊張得紅著臉低下頭扣著手,有的人疑惑得看著我的手機研究,只有一個同學磕磕絆絆緊張的回答我的提問,我道:「你平時花多長時間來學校?」,同學答:「反正...反正就是很久很久,因為要...要爬好幾座山才能到學校!」我道:「那你覺得學校只能學習兩小時夠嗎?」,他抬起雙眸與我對視道:「不夠!我想讀多多的書,提升我的知識,我想走出大山!成大事兒。」過了一會,他眨著清澈的雙眼道:「這個採訪大家都能看到嗎?我會不會能更有機會走出大山?」我沈默著,原來他在珍惜每一個機會,只為能讓自己前途變得更加光明,哪怕那一絲一點的光明。在人生道路上每個人留下的腳印或深或淺,或筆直或扭曲,可每個人都在盡力的前進,即便遇到過停留與繞路。

 

後來,同學說春日是煎熬的,乍暖還寒,入睡時蚊蟲隱隱作響;夏日是殘酷的,霧靄氤氳,蓬勃的雨水衝刷淨一切,雨滴隨著屋檐的磚瓦流轉滴落;秋天的落寞的,萬物沈寂,田地荒蕪,落葉紛紛;冬天是絕情的,薄衣難抵寒風,難抵輕薄如絲般的雪花。我問他何時才感到快樂,他笑著擠起了黑紅瘦小的臉龐告訴我,唯有苦撐至四季更替後豐收,才能嘗到苦盡甘來的味道;唯有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到達學校才能嘗到知識的甜意。

 

  同學告訴我,他有一位一直激勵著他的姐姐,名叫譚婷。而我在瞭解譚婷後,也對她深表敬佩,譚婷八歲時因中耳炎治癒不當,導致了後天性失聰,她在成長的途中受到歧視與無視,與正常生活嚴重脫軌,二年級便因聽障被迫輟學,可譚婷小小年紀卻常常不需要他人的幫助,自己處理好自己的事情與生活,與社會中事事由父母操辦的「巨嬰」截然不同。其後,她在山區特殊教育學院就讀,連跳兩級考上重慶師範大學。同學說,姐姐法考考了三年,靠看公開視頻課學習,看不懂只能自己反反復復查資料,聽不見往往半個小時的教學視頻,要學三個小時。我低著頭,扣著起皮的手指,我常常因為稿件不夠完美而礙於發表,又不刻苦鑽研文筆、情節的鋪排,從而錯失了很多宣揚真理的權利以及機會,與譚婷相比,我這何嘗不是懦弱?何嘗有道德可言呢?譚婷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映照了我狹窄的胸襟。

 

同學常常看到姐姐譚婷朝乾夕惕的勤奮學習、聽到過她夜晚崩潰的抽泣聲、摸索著發出每個字的敲擊聲、觸摸到過被她翻皺的書本。備考期間,他們的親人離世,而譚婷哭著考完了第三次司法考試,成為了全國首位「聾人律師」。同學曾問姐姐:「為什麼你要這麼拼命讀書,拼命讀法學?」譚婷答:「因為我要證明自己,證明大山裡的孩子有本事,而我也知道我們聾人的不易,我要為無聲人群所發言,避免黑心律師曲解他們的意思來勝訴,避免「金色手機案」的重現!」而同學也因此暗下決心會加倍努力好好學習。我望著他沈思了片刻,在此刻之後,我終於明白到,人生的起點或高或低,而這並不意味著人生終點的長短,不意味著路途的風景不美滿,勤奮才是衡量一切的標準,才能打破束縛自己的囚籠,成為光明。回家的途中,我深受觸動,於是便在調研的標題上,打下了「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以歌。」

 

  譚婷代表著千千萬萬的「大山小孩」他們有難處,更有抱負,他們講艱辛的汗水澆灌成功的土壤,只要結下甜膩的果實便已足夠。我望向窗外的雲霧,我總是太過於在意那所謂的「完美無缺」,對著沒有滿分的卷子愁眉苦臉,進而自身貶低、與他人的對比、害怕世人的唾棄,在文稿中刪了又加可加了又刪,可又或許,對於大山的孩子而言,我能完成不滿分卷子便已是他們的「滿分卷」。

 

  不久之後,我有幸的採訪了譚婷,我道:「你是三千萬聾啞人中,唯一一位通過法學的學生,如此優秀的你在學習的途中,有想過放棄嗎?」,譚婷笑了笑道:「有的,當時家境貧困,我是女孩,又是聾人,村子里的人們往往認為,聾人學習學法沒用,出路只有嫁人育子。」少頃,譚婷莞爾道:「那段時間因為外人的指指點點,我非常徬徨與猶豫,但之後我依然選擇堅守初心,捍衛弱勢群體的利益,因為我相信我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我想用一雙會說話的手,把正義帶到每一個無聲的角落。」此後,譚婷已幫助數萬名聽障人士獲得法律援助,伸展正義之軀,庇護眾人。

 

  或許在完善自我的道路上有著許多的不足,但只要不被外界的聲音打擾,抱著正義的情操去追求真理,換取大義,人民安康就好。這次的調研,我不再執著於用華麗辭藻來凸顯文化,不再糾結稿件的評分高低,而是專注事件的本質,將我感到的、看到的山區孩子學習的不易發聲,為弱勢群體提供實際的幫助和支持。

 

  譚婷堅毅的精神,為千千萬萬無聲家庭帶來了希望,照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更憑借自身勤奮,為自己開闢了廣闊的道路,讓別人刮目相看,拋開舊有的思想。鄉村間除了古老的建築,還有著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有著山間的清風明月、有著禾下乘涼夢,而我也露出了最燦爛的笑容,譚婷激勵著我的努力勤奮、砥礪深耕、履踐致遠,勵志勤奮的學習、探索世界,堅毅保存初心,揭露社會的不公,幫助弱勢群體,讓更多的人瞭解到他們的處境,引起社會的關注和關心。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