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的一滴汗水

作者: ?落 最後更新: 14/12/2023

我們總是喜歡以堅持,汗水為題,歌頌古今中外奮發圖強,最終實現夢想的名人,卻無人過問那些拼搏過後遭遇挫折,就此度過餘生的落魄之人。殊不知聚光燈下的不一定是名門望族,但絕對是人們選擇想看的,人們樂見維多利亞時期浪漫主義英雄式作品般的主角,舞台自然是他們的;沒人願意在燈光的照耀下看到一個窮困潦倒的失敗者,即使他曾拼盡無悔。

當今社會,堅持已經不是什麼能拿出來冠冕堂皇邀功的東西,結果才是。我為什麼非要專注於你那自以為是的堅持?沒有結果,堅持又有什麼可炫耀,被肯定的?離開了結果的堅持根本一文不值,因為說到底,再久的堅持也只是在廣闊的天空中,等待一隻一生也未必能出現的金鳳凰。堅持只有加上機遇才能等於成功。

全世界八十億人,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不過寥寥,難道他們全都不夠毅力嗎?當然不是,試想莘莘學子,十年寒窗怎能謂之沒有堅毅的求學之心?但縱使拼盡全力,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沒有天時地利,徒有人和又能怎樣?不過落下個僅足溫飽。

不過,並不是要全盤否定堅持的意義,天才也不全由百分百的靈感鑄造,只是在天賦和才華面前,努力顯得是那麼的蒼白無力。你日以繼夜地堅持,也許只是天才們的靈光一閃,拉馬努金,他對數學的研究貢獻超乎所有,他的跳躍性思考令今天的數學家仍然感到迷惑,即使在他死後七十多年,他的論文中的秘密仍然被不斷發掘出來,他發現的定理被應用到那個時候難以想象的領域,例如測溫學,密碼技術,空間技術,甚至觸碰到了一部分黑洞的奧秘——在那時人們甚至還不知道黑洞是什麼。我們當然可以說拉馬努金就是成功的最好代表之一,不斷鑽研深究,並在喜愛的領域發光發熱甚至踏上榮譽的頂峰,不可謂不成功。但也是他,家中窮苦,父母迷信,在18歲左右就成家立室開始思考如何養家糊口,也間接導致他根本沒接受過任何正規的高等數學教育。這樣的人本應小有所成,最後落魄潦倒。可他卻靠著自己足以驚艷世界的天賦,躋身印度乃至世界史上最頂尖的數學家之一。

儘管如此,我們總是能聽到諸如「天才來自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此類的名言,難道靈感和天賦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其實不然,天賦就像食物,當我們吃的很少,無論如何細嚼慢嚥,都不可能吸收到足夠的營養,所以我們不僅要充分咀嚼,更要有足夠的食物積累,才能充分發育。可是這樣的話,沒有先天才華的人豈不是一出生便被注定一事無成?當然不是,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天賦,在某些特定的領域才能發揮,因此堅持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追趕他人,而應該是為了等待獨屬於自己的舞台,為了等待天空中那獨屬於自己的「金鳳凰」。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但不是人人都需要汗水才能准備,「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有些人不吃苦也同樣能成為人上人,只因一次偶然的機遇,一次隨意的思考,一場無意的邂逅,已經能在一夜之間風舉雲搖。可能有人會說:「只要我接受足夠的教育,我也能不費吹灰之力而取得成功。」。請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即使不知道他是誰,多多少少也會有所耳聞:全球前首富,幾乎壟斷全美的石油供應者,旗下財團位列美國七大金融核心機構之一,甚至能影響和左右美國的大選,這樣的的身份和地位足以讓他站在世界的頂點,這是因為他在一個許多資產家都不敢踏入的新興危險領域中冒險,做出各種大膽的決定,。他膽大心細,睿智而有遠見,行事有條不紊並且注意細節,分毫不差,這樣的性格幾乎沒有人能同時擁有。接受足夠的教育能夠驅使一個剛進入社會,戰戰兢兢的為了溫飽做不喜歡的工作,即使遭到責罵和壓迫也只會打落牙齒和血吞的一個平庸之輩作出如洛克菲勒般大膽的決策和謀略嗎?顯然不行,而且我們甚至能夠想象:在經過一日復一日渾渾噩噩的工作後,拖著勞累不堪的軀殼倒在床上,在第二天早上鬧鐘響起後,又匆匆忙忙起身準備,這是他的一天,也是他的一生。

在起跑線就已經不一樣的情況下,任何超脫飛然的夢想都會怦然墜地,現實太沈重了。當我們殫思極慮,矢志不屈的在職場拼搏,得到的也許是對堅持和汗水的贊賞,但更多的只會是對無能的失望;此時那些被上帝眷顧的人們正坐在最好的咖啡館,動動手指便日入斗金。一杯咖啡喝完,他們又悠閒地走向高爾夫球場,準備與各界政要或是商業巨頭們來一場酣暢淋灕的比賽。這就是努力堅持和天賦才能的區別。

人們在網上看到勵志故事的時候,總會發出感嘆:果然堅持總會有回報的。卻不知沒有回報的又豈會被他們看到?只有勝者有資格站在聚光燈下,自然人們看到的便都是成功了。但諷刺的是,當他們看到那些坐吃山空,敗家的富家公子時卻尖酸刻薄:一個虛榮浮華,光鮮亮麗且奢靡無度的紈絝子弟,其實淺薄無知,不知廉恥為何物,簡直是人間敗類。卻不知富家公子尚且有老本可吃,而他們一事無成,只能靠艱苦勞累的工作換取難以下嚥的溫飽,又有什麼資格去評判他人的行為?

「你憑什麼認為你十年寒窗能抵得上我三代從商?」

作者簡介